金年会

中文网
凤凰网>>四平铁西区频道

红领巾瓜报_特色种植铺就致富路

| 来源:腾讯新闻6840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每经编辑

当地时间2025-11-11,rrrrdhasjfbsdkigbjksrifsdlukbgjsab

  “快来尝尝我们的玉木耳莲子羹,与莲子搭配的不是银耳,是玉木耳。”近日,记者一走进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办公楼一层大厅,企业负责人孙森便介绍起自家产品。

  孙森说,玉木耳产品是公司近两年在发展菌棒生产、木耳栽培基础上新研发的,有别于传统的黑木耳和银耳,目的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壮大当地木耳产业。

  汪清县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地处长白山东麓。得益于当地优良的水质、近90%的森林覆盖率、适宜的昼夜温差,这里的黑木耳生长周期长、子实饱满、微量元素含量高,品质与口感备受消费者认可。2021年,汪清黑木耳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2017年,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在汪清县天桥岭镇天河村投资建设了3.5万平方米的智能生产车间,可日产黑木耳三级菌棒15万袋。公司还建设了智慧温室木耳生产基地,80栋智慧化管理的吊袋栽培木耳大棚,可年产木耳约200吨。

  来到汪清县鸡冠乡大北沟村,红鸡冠黑木耳合作社理事长林岩告诉记者,合作社2018年开始栽培黑木耳,最早采用露天地摆模式,一亩地能摆1万多个菌包;2023年春,合作社建起了14栋吊袋菌包栽培大棚,一亩地摆放的菌包数是地摆的3倍多;去年,他们又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120栋吊袋大棚,于今年年初投入使用。

  说起汪清县木耳产业未来的发展,孙森认为,还需通过培育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做强品牌把产业链条做长,把产业附加值做大。近几年,他们公司与一些网络平台共建数字化供应链,让木耳面、玉木耳羹、木耳乳酸菌等创新产品直抵网红直播间、连锁商超;还与一家日本企业联合开发木耳脆片,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截至目前,黑木耳产业已覆盖汪清县60%以上的行政村,栽培总量超6.5亿袋,年产黑木耳达3.5万吨,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超过3万人,成为汪清县的一大富民产业。

红领巾瓜报:童年的第一篇“旗帜”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朋友们迎来了他们期待已久的“红领巾瓜报”。这份特殊的报纸不仅是少先队员们的一次集体创作,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看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世界。作为一份专属于少先队員的儿童报刊,红领巾瓜报承载着丰富的童趣、纯真的梦想,也逐渐成为引领少先队员们成长的“精神食粮”。

从1980年代起,红领巾瓜报就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少先队员的成长。它的名字中,“瓜”字既是趣味的象征,也是寓意孩子们像一颗颗甜美多汁的瓜子,散发出青春的味道。报刊内容丰富多彩,有趣味故事、少先队活动报道、科技知识、文化艺术、环保倡导等等。看似简单的纸质刊物,却是孩子们学习、交友、展示自我的大舞臺。

每个少年儿都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在“瓜报”上发表,期待着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那鲜亮的版面上。那是荣誉,是成长的符号。许多孩子在这里第一次掌握了写作、绘畫的技巧,也在这里学会了分享和合作。有的少年用稚嫩的字迹写下一篇关于“我心中的中國梦”的作文,有的用鲜明的色彩绘出家乡的模样。

每一份瓜报都蕴含着孩子们的梦想和希望。有的天馬行空,有的充满童真;有的朴实感人,有的热情洋溢。

作为一份少先队的“旗帜”,红领巾瓜报还扮演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每一期都会推出“红领巾故事会”、“少先队历史”、“英雄事迹”等专栏,讓孩子们在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铭记革命先烈。这样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让责任、愛國、奉献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萌芽。

不可忽视的是,红领巾瓜报也是一座桥梁,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紧密连接。家长和老师会引导孩子们在欣赏和投稿的过程中,理解和感悟那些伟大的人物事迹、科学知识和生活道理。有的孩子在阅读中领悟到“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有的孩子在写作中表达了“我愿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瓜报不仅带来了知识,也带来了价值观和情感共鸣。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领巾瓜报也不断创新。进入新世纪后,加入了数字元素,有了微信公众号、電子版,还积极引入融媒体技术。这样,孩子们随时随地都能“翻阅”到自己喜爱的内容。数字化带来了更多互动,比如有问答、有投票、还有線上“小记者”活动,讓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出版”的乐趣。

无论科技多么发达,红领巾瓜报始终坚信:童真是最宝贵的财富。它用温馨、趣味和责任串联起童年的每一段时光,让梦想在文字和畫作中自由翱翔。也正是在這样一个载体上,孩子们学會了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笑声中的成长,梦想的种子在“瓜报”中萌芽

走进每一份红领巾瓜报的版面,似乎都能闻到童年的花香和笑声。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用纯真的笔触描绘世界的舞臺。一旁的老师和家長也在用心守护与引导,讓這份刊物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陪伴者。

“瓜报”里的故事,既有经典童话,也有现代科技新知。比如,有一个系列专门讲述“未来的我”,孩子们会畅想自己长大后要成为科学家、老师、艺术家,甚至宇航员。每个人的梦想都被细心记录在篇章里,就像一场童话与现实的交织,激励着他们不停向前。

另外一大亮点是“少先队员的节日记忆”。每当重温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孩子们心中就会点燃一股自豪感。他们学会了传承,学会了责任,也懂得了在成長道路上要不断努力。学校举办的“红领巾演讲比赛”“小小志愿者行动”都在瓜报上有所报道,让孩子们见证自己的成長蜕变。

除了这些硬性的内容,瓜报还极力营造温馨的氛围。如每期都会推出“我和我的弟弟妹妹”,鼓励少先队员写下自己照顾家人的故事,去体會家庭的温情。这不单是文字,更是一份责任与爱。通过这些细节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懂得感恩与珍惜。

在這个信息极速变换的时代,红领巾瓜报坚持用真情和童趣打动人心。它不仅是纸上的刊物,更是一份心灵的寄托。有的孩子在校外也会带着“瓜报”去社区、去乡村,和更多的小朋友分享阅读體会。这份连接,让孩子们的心越走越近,也讓他们学会更善于倾听、理解和合作。

数字时代为瓜报带来了新机遇。“红领巾瓜报”推出了微信小程序、短视频平臺,讓内容的传播更加多元化。孩子们可以用短视频讲述自己的故事,用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戏。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讓好奇心得到了更大的满足。越来越多的孩子在這里找到归属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的幸福。

“瓜报”的影响还远超校园。许多少先队员参加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少先队交流活动。他们带着“瓜报”上的故事,向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用童真的目光去观察世界。在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勇敢、坚持与梦想,同时也懂得了责任与担当。

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红领巾瓜报成为了无数少先队员心中的符号。它不仅是一本报纸,更是一本成长的教科书,一份童年的记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需求,瓜报也将继续变革、创新,让童声更加洪亮,让梦想更加纯粹。

孩子们的笑声就是最好的催化剂。红领巾瓜报用它那份朴实无华的美,让每一颗童心都能在纸張上绽放出无限的光芒。相信有这样一份伙伴,少先队员们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绚丽。因为在这里,童心永不凋谢,梦想永不止步。

图片来源:大河网记者 白岩松 摄

欧洲女神144447大但人文艺术图片_素材公社

(责编:管中祥、 陈淑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