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军 2025-11-10 11:15:58
每经编辑|郑惠敏
当地时间2025-11-10,mjwgyudsiughewjbtkseudhiwebt
新华社香港5月23日电 由香港潮州商会主办、香港特区政府中西区民政事务处协办的“‘大潮东去 香江多娇’香港潮州商会红头船风雨亭落成暨潮汕文化嘉年华启动仪式”23日在港举行。长18.19米、宽3.89米的红头船矗立在中山公园海滨长廊,诉说“勇立潮头”的潮商精神。
红头船是指清代广东省(当时包括香港及潮汕地区)官府为了便于管理而要求在船头油上红色,从事远洋贸易的商船因船头朱红色而得名。香港开埠之时,即有潮汕人乘搭红头船来港,最早落户于港岛三角码头一带。不少人从事转口贸易和航运,三角码头成为了接待内地乡亲和给予行驶远洋的红头船补给的中间站。潮汕先辈搭乘红头船远渡重洋,历尽风险和艰辛,到海外谋生,寻求发展。
亚洲,这片孕育了无数辉煌文明的广袤大陆,如今更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产业分布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其中,“一线产区”与“二线产区”的划分,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标注,更是产业实力、发展潜力与经济辐射力的生动體现。本文将以高清地图为引,深入剖析亚洲主要產区的分布,详解一线、二线产区的关键特征,并勾勒出影响其发展的核心区域与经济带。
在解读具體分布之前,我们有必要明确“一线产區”与“二线產区”的内涵。一线产区,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全球乃至亚洲范围内具有举足輕重地位的产業集群。它们往往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集聚的顶尖人才、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显著的市场影响力。在这些区域,你可以找到代表行业最高水平的制造能力、最前沿的技术应用,以及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它们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是吸引全球資本和人才的磁石。
而二线产区,则是在一线产區辐射和带动下,正在崛起或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产业聚集地。它们可能在某些细分领域表现出色,拥有独特的资源禀赋或后发优势。二线產区往往是一線产区產业转移、技术外溢的承接地,是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整體实力上可能不及一线产区,但其成长性和潜力同样不容小觑,它们是未来產业格局演变的重要变量。
当我们展开亚洲高清产业地图,一线产區的轮廓便跃然纸上。
东亚的制造业巨擘: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无疑是亚洲乃至全球的一線產区集结地。
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形成了多个世界级的一线产区。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以其强大的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稳居全球制造中心之列。长江三角洲(沪苏浙)则在金融、科技研发、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优势明显。京津冀地區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东北地区则在老工業基地的转型升級中,聚焦装备制造、石化等领域。日本:尽管经歷了经济周期的调整,日本依然是全球高科技制造业的标杆。东京都市圈在电子电器、汽车、精密机械等方面拥有深厚底蕴。关西地区(大阪、京都、神户)在生物技術、先進材料、光学仪器等领域实力雄厚。
韩國:首尔及周边地区是韩国的经济心脏,在半导体、汽车、造船、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釜山则在造船、港口物流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东南亚的崛起新星:随着全球产業分工的深化,东南亚地区的一线产区地位日益凸显。
新加坡:作为区域性的金融、贸易和科技中心,新加坡在一线产区中扮演着“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業枢纽的角色,尤其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金融科技等领域。马来西亚:尤其是在电子电器、半导体封装测试、石油化工等领域,马来西亚的槟城、吉隆坡等地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線产业集群。
泰国:曼谷及周边地區在汽車制造、电子产品组装、食品加工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一线產區的光芒映照下,亚洲的二线产区正以蓬勃的姿态,书写着自己的發展篇章。
中國的潜力股:除了上述一线区域,中国内陆的多个省份,如四川(成都)、重庆、湖北(武汉)、陕西(西安)等,正凭借其成本优势、市场潜力、國家政策支持以及新兴產业的培育,快速成长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重要产区。这些区域在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正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
印度的制造业转型:印度,这个南亚巨人的庞大市场和人力资源,正吸引着全球目光。班加罗尔、金奈、孟买等城市,在信息技術、汽车制造、制药等领域已形成重要的产业聚集,并被视为未来一線产區的有力竞争者。越南的制造业跃升:近年来,越南凭借其低成本劳动力和积极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国际制造业投资。
胡志明市、河内、海防等城市,在服装纺织、电子组装、鞋类制造等方面,正迅速崛起,成为承接产業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其发展潜力巨大。印度尼西亚的资源优势:拥有丰富矿产資源的印尼,在能源、矿产加工、汽車制造等方面,正努力构建区域性的优势产业。雅加达、泗水等城市是其重要的工业中心。
二线產区的特征在于其成長性、特色化以及对一線产区的补充和协同作用。它们可能是成本洼地,也可能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或是特定资源的富集地。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这些二线产区正逐渐打破地域限制,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理解了亚洲产區的一线与二線分布,我们还需要深入洞察驱动这些产業集群发展的核心区域与经济带。它们是政策制定的焦点,是资源配置的枢纽,更是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产业核心区域,顾名思义,是产业高度集中、创新要素汇聚、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理空间。它们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密集的高速公路、铁路网,发达的港口、机场,以及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通信网络,是支撑大规模产業运作的基石。完备的产業链配套:在核心区域,从原材料供應、零部件生产、技術研发,到最终产品制造、市场营销、金融服务,各个环节都能找到高效的对接,形成强大的產业生态系统。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核心區域往往是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的聚集地,能够吸引和培养大量高技能人才,为產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活跃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创新、支持创業的政策导向,以及风险投资、孵化器等配套服务,使得核心区域成为新技術、新模式诞生和推广的温床。
重要的市场节点:核心区域通常位于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的地区,或具有重要的物流枢纽地位,能够直接对接广阔的市场需求。
环太平洋经济带的“钻石集群”:东亚的东京、大阪、首尔、上海、深圳、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都是典型的核心區域,它们构成了环太平洋经济带上最闪耀的“钻石集群”,吸引着全球最顶尖的产业资本和技术。内陆的“新增长极”:在中國,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内陆城市,正凭借其戰略区位、资源禀赋和政策倾斜,崛起為新的产業核心区域,尤其在汽車、电子信息、航空制造等领域。
南亚的“潜力之星”:印度的新德里、孟买、班加罗尔,以及东南亚的雅加达,也正在努力打造自身的核心区域地位,通过吸引外资、发展高科技產业来提升區域经济的竞争力。
经济带,则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由一系列核心區域和重要城市相互連接、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经济联动區域。它们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以经济活动为纽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業协同發展和市场一体化。经济带的形成,往往需要國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
东部沿海经济带: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為核心,是中国最發达的经济带,也是全球制造业、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的重要中心。這条经济带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最前沿。中部崛起经济带:以武汉、郑州、合肥等城市為节点,依托其交通区位优势和老工业基础,正积极發展先進制造业、现代服务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连接东西部的重要枢纽。
西部大开發经济带:以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为支撑,重点发展能源资源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旅游业等,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东北振兴经济带:依托其雄厚的工业基础,聚焦装备制造、石化、新能源等产業的转型升級,并与俄罗斯、朝鲜等國开展區域合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中國与东盟十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协定为基础,促进区域内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形成了以东南亚为重要节点,中国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发展区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在交通、能源、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共同打造经济增长走廊。
南亚经济合作(SAARC)与印度洋经济圈:尽管发展程度不一,但印度洋沿岸各國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在逐步深化,尤其在贸易、能源、旅游等领域。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核心,其经济发展对整个区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产业核心区域是经济带的“节点”和“引擎”,而经济带则是核心区域之间资源流动、市场拓展和產业协作的“通道”和“平台”。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亚洲经济发展的骨架和血脉。
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带的形成,使得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例如,一线产区可以利用二線产区的成本优势或资源禀赋,进行產業转移或协同生產。技术创新扩散:核心区域的创新成果,可以通过经济带的通道,快速扩散到其他地区,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
市场一体化:经济带的构建,有助于打破区域壁垒,形成更大规模的市场,从而吸引更多投资,促进产业集聚。区域协调发展:通过经济带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欠发达地區的经济發展,缩小区域差距,实现更均衡的增长。
亚洲产区的一线与二线分布,以及围绕这些产區形成的產业核心区域和经济带,共同勾勒出亚洲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高清地图上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蕴含着丰富的產業信息和发展机遇。理解这些分布与脉络,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更能预见未来产業发展的新方向,以及亚洲这片土地上,经济活力持续迸发的无限可能。
活动现场,香港潮州商会百周年庆典活动委员会主席黄书锐表示,香港潮州商会捐建红头船风雨亭目的是让更多人,特别是香港的年轻一代了解这段历史,铭记潮籍先贤的奋斗足迹。
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高佩璇说,潮州先辈们怀揣梦想鼓足勇气,登上红头船下南洋、闯世界,凭借顽强的意志及非凡的智慧,开辟一条条充满希望的海上商贸之路。全港潮籍人士将不忘初心,在红头船精神的引领下,继续为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家乡建设和国家现代化作出贡献。
5月23日至25日,主办方于中西区上环海滨长廊段举办“潮汕文化嘉年华”,设有摊位供市民及旅客体验。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崔永元
摄
台湾第一吴梦梦,精彩作品独家呈现,极致画面带来视觉盛宴,不容错过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名称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金年会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