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11-10,rmwsagufjhevjhfsvjfhavshjcz
范敬宜先生是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为继承和发扬范敬宜先生的新闻教育思想,激励新闻人以范敬宜为楷模,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由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大众报业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发起倡议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基金的设立还得到了范敬宜亲属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面向全国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从2013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是我国新闻教育界的重要奖项。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包括三个奖项:
新闻教育良师奖:奖励在培育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
新闻教育良友奖:奖励热心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闻业界人士;
新闻学子奖:奖励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优秀学生。
第十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采用单位推荐与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人,邀请各传媒单位、新闻院校的资深专家及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工作,由基金理事会确定最终表彰名单,举行表彰活动并对获奖者进行奖励。
希望通过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热爱新闻工作,投身新闻事业;鼓励更多教师在新闻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培育人才;推动更多的新闻业界人士关心新闻教育,指导新闻学子成长。
第十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细则
一、评奖时间
2025年9月1日开始启动和受理申报,并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在学界和业界广泛传播。9月30日单位推荐和个人申报截止,10月进行专家评审和基金理事会审核,11月举行颁奖典礼。
二、奖项设置
新闻教育良师奖不超过2名(奖金10000元/人)
新闻教育良友奖 1名(奖金10000元)
新闻学子奖不超过 10名(奖金6000元/人)
含特等奖 1名(奖金10000元)
三、申报范围
新闻教育良师奖:中国内地高校从事新闻教育的教师
新闻教育良友奖:参与高校新闻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闻机构工作者
新闻学子奖:中国内地高校在读或毕业一年以内的本科生、研究生
四、申报条件
新闻教育良师奖:
1.热爱新闻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德艺双馨;
2.在新闻人才培养上投入足够精力,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3.已经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成果显著。
新闻教育良友奖:
1.重视新闻人才的培养,长期支持新闻教育;
2.长期在新闻院校兼课、讲座及共同培养学生;
3.为新闻院校发展提供各种社会资源和其他形式的帮助。
新闻学子奖:
1.学习努力,品学兼优;
2.热爱新闻事业,毕业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优先;
3.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发表(尤其是与年度国家社会发展重大议题相关,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反映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等方面的作品)。已经毕业的学生,其申报的作品必须是在校期间完成的。
五、申报方式
1.单位推荐及个人申报相结合(被单位推荐者不再填写个人申报表格)。
3.往届曾申报过本奖项“良师奖”和“良友奖”的申报者,仅需重新填写申报表。附加材料如与以前相同,可不再报送;如有补充,仅提交补充部分。
六、 评选办法
1.聘请学界和业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由7-9名专家组成,主任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担任。
2.由基金理事会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及奖励金额。
破译“隔阂”密码:理解当代孩子的内心世界
随着信息時代的飞速發展,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似乎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曾经的“父严母慈”模式,在如今多元化的家庭结构和教育理念冲击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孩子们成长在互联网的包围中,他们接触的信息、形成的价值观,与我们父辈的世界观可能截然不同。这种“代沟”并非不可逾越,但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
小标题一:新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的语言与世界
当代孩子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原住民”。他们的成長环境自带互联网属性,社交媒體、短视频、在线游戏是他们了解世界、建立联系的重要渠道。如果我们依然用传统的“说教”方式去沟通,很可能像在听一场“天书”。他们使用的网络語言、表情包,甚至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尝试放下家长权威的姿态,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想法。当他们谈论喜欢的游戏、偶像,或是网络上的热点时,试着去理解其中的乐趣和意义,而不是简单地打断或否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觉得这个游戏為什么這么吸引你?”“你为什么喜欢這个明星?”。
拥抱科技,而非回避:很多家长对孩子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感到担忧,但一味地禁止只会适得其反。尝试了解他们玩的游戏,甚至陪他们一起玩,找出其中的乐趣,也能發现教育的契机。引导他们认识到信息筛选和辨别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上网习惯。解读“隐形”的情绪信号:孩子可能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行为或网络语言传递。
他们可能在朋友圈发布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文字,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失落、焦虑或喜悦。学會捕捉这些“隐形”的情绪信号,是建立深度链接的关键。
小标题二:“陪伴”的真正含义:从“在场”到“在心”
“陪伴”是亲子教育中永恒的话题,但“陪伴”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过去,父母可能认為只要在家,就算是在陪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物理上的“在场”并不等同于精神上的“在心”。真正的陪伴,是高质量的、有意义的互动。
高质量的亲子时光: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间,放下手機,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可以是共读一本书,一起做一顿晚餐,或者進行一场轻松的对话。重点在于“专注”,让孩子感受到他们是被看见、被重视的。共同经历,而非旁观:鼓励孩子參与家庭事务,讓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有责任感和归属感。
一起规划一次旅行,一起完成一项小任务,这些共同的经历能够加深亲子关系,留下美好的回忆。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即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我们看来有些“微不足道”,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发现自我,也能成为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桥梁。当孩子因为某件事而兴奋时,分享他们的快乐,能够极大地拉近彼此的距离。
理解孩子的“独立宣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渴望独立。父母需要学会放手,给予他们尝试和犯错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支持者和引路人的角色,而不是事事代劳的“保姆”。
小标题三:打破“标签化”怪圈——看见孩子的独特性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聪明”、“笨”、“内向”、“外向”。這些标签一旦形成,可能会限制我们对孩子的观察,也可能影响孩子自我认知的发展。
拒绝“别人家的孩子”:停止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天赋和成长轨迹。专注于发现和培养自己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比赛名次等结果,而忽略了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进步的过程。
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学会接纳孩子身上的“不完美”,理解他们會犯错,会迷茫。这些“不完美”正是他们成長的养分。鼓励自主探索与选择:给予孩子选择的權利,让他们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自主探索。
无论是学習、兴趣还是生活方式,当孩子能够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时,他们会变得更加独立和负责。
這一部分,我们从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强调了倾听、陪伴和接纳的重要性。在下一部分,我们将聚焦亲子教育中的具体挑战,并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共同探索中文亲子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挑战与机遇并存:破解亲子教育的“疑难杂症”
在深入理解了孩子的世界之后,我们便能更好地应对亲子教育中那些令人头疼的“疑難杂症”。这些挑战,往往是通往更深层次亲子关系的机遇。
小标题一:从“对抗”到“协作”——解决孩子行为问题的智慧
当孩子出现不听话、叛逆、顶嘴等行为时,许多家长会陷入“对抗”的僵局。成功的親子教育并非一味的“管教”,而是将孩子视为合作伙伴,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孩子的许多“不良”行为,往往是他们表达需求、吸引注意或释放情绪的方式。例如,孩子发脾气可能是在表达委屈,孩子不写作業可能是在寻求帮助。首先尝试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而不是直接批评。设定清晰、可执行的界限:并非所有的行为都需要“理解”,有些行為是必须被制止的。
关键在于设定清晰、一致且孩子能够理解的界限,并解释清楚规则背后的原因。例如,“我们不能在沙发上跳,因为会损坏沙发,也可能讓你受伤。”鼓励“问题解决式”对话:当孩子出现问题行為时,避免直接的指责,而是引导孩子一起思考解决办法。可以这样说:“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解决它?”“你认为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做得更好?”正面反馈,强化积极行为:孩子更容易记住那些被“看见”的积极行为。
当孩子表现出合作、分享、承担责任等行為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贊扬。这比单纯的惩罚更能有效地塑造孩子的行为。父母的“冷静”是关键:面对孩子的挑战行为,父母的焦虑和愤怒往往會加剧冲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用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才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小标题二:学业压力下的“平衡术”——学习与快乐的并行
在中国,学业压力是许多家庭面临的共同话题。如何在高强度的学业竞争中,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并兼顾身心健康,是家長们亟需掌握的“平衡术”。
重新定义“成功”:告诉孩子,成功不仅仅是分数,还包括努力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讓他们为学而学,而非为“分数”而学。学习方法比埋头苦读更重要:引导孩子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思维导图、费曼学习法等。
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学習之余,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艺术活动,这些都能帮助他们释放压力,提升学习效率。家长的心态是“定海神针”:家长过度焦虑,会将压力传递给孩子。保持平和的心态,相信孩子的潜力,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充满信心。
沟通“学习”的意义:帮助孩子理解学習的最终意义,它不仅仅是為了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视野,认识世界,实现自我价值。
小标题三:情感连接的“保鲜秘诀”——親子关系的长期经营
亲子关系并非一蹴而就,更需要长期的经营和维护。尤其是在孩子步入青春期,更加独立和敏感的阶段,情感连接的“保鲜”尤为重要。
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朋友:无论何时,都让孩子知道,你永远是他们坚实的后盾。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想法和困惑,即使是他们犯了错误,也先倾听,再引导。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与隐私:随着孩子长大,他们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尊重他们的界限,给予他们独立思考和成长的自由。
“看见”并肯定孩子的努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小小的胜利”,这些胜利可能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肯定。及时發现并赞美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定期的家庭旅行、特殊的节日庆祝、或者仅仅是一次温馨的晚餐,這些共同经历的时光,能够不断为親子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父母的自我成长:亲子教育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父母自身的成长同样重要。不断学習育儿知识,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与孩子一同成长。
结語:
中文亲子教育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但也蕴藏着无限的机遇。通过实时访谈式的深度讨论,我们希望能够为您提供独特的视角和实用的智慧。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掌握解决行为问题的智慧,并懂得情感连接的经营之道,這些都是成为更懂孩子的父母的关键。让我们一起,在亲子教育的旅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成長。
3.获奖名单将通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及其他知名网站公示一周,听取各方反馈意见。
七、颁奖时间
颁奖典礼定于2025年11月在北京举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庄老师,010-62797271 1520110573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组委会办公室”
邮 编:100084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组委会
2025年9月1日
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白岩松
摄
91制片网站影视制作新利器91制片网站助力电影《战狼2》打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7062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