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2025-11-10 01:30:54
每经编辑|李小萌
当地时间2025-11-10,mjwgyudsiughewjbtkseudhiwebt
范敬宜先生是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为继承和发扬范敬宜先生的新闻教育思想,激励新闻人以范敬宜为楷模,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由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大众报业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发起倡议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基金的设立还得到了范敬宜亲属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面向全国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从2013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是我国新闻教育界的重要奖项。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包括三个奖项:
新闻教育良师奖:奖励在培育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
新闻教育良友奖:奖励热心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闻业界人士;
新闻学子奖:奖励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优秀学生。
第十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采用单位推荐与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人,邀请各传媒单位、新闻院校的资深专家及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工作,由基金理事会确定最终表彰名单,举行表彰活动并对获奖者进行奖励。
希望通过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热爱新闻工作,投身新闻事业;鼓励更多教师在新闻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培育人才;推动更多的新闻业界人士关心新闻教育,指导新闻学子成长。
第十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细则
一、评奖时间
2025年9月1日开始启动和受理申报,并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在学界和业界广泛传播。9月30日单位推荐和个人申报截止,10月进行专家评审和基金理事会审核,11月举行颁奖典礼。
二、奖项设置
新闻教育良师奖不超过2名(奖金10000元/人)
新闻教育良友奖 1名(奖金10000元)
新闻学子奖不超过 10名(奖金6000元/人)
含特等奖 1名(奖金10000元)
三、申报范围
新闻教育良师奖:中国内地高校从事新闻教育的教师
新闻教育良友奖:参与高校新闻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闻机构工作者
新闻学子奖:中国内地高校在读或毕业一年以内的本科生、研究生
四、申报条件
新闻教育良师奖:
1.热爱新闻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德艺双馨;
2.在新闻人才培养上投入足够精力,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3.已经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成果显著。
新闻教育良友奖:
1.重视新闻人才的培养,长期支持新闻教育;
2.长期在新闻院校兼课、讲座及共同培养学生;
3.为新闻院校发展提供各种社会资源和其他形式的帮助。
新闻学子奖:
1.学习努力,品学兼优;
2.热爱新闻事业,毕业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优先;
3.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发表(尤其是与年度国家社会发展重大议题相关,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反映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等方面的作品)。已经毕业的学生,其申报的作品必须是在校期间完成的。
五、申报方式
1.单位推荐及个人申报相结合(被单位推荐者不再填写个人申报表格)。
3.往届曾申报过本奖项“良师奖”和“良友奖”的申报者,仅需重新填写申报表。附加材料如与以前相同,可不再报送;如有补充,仅提交补充部分。
六、 评选办法
1.聘请学界和业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由7-9名专家组成,主任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担任。
2.由基金理事会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及奖励金额。
但是,我可以换个角度,围绕“汇聚精华”、“品味非凡”、“免费共享”、“无拘无束”这些关键词,创作一篇引人入胜的软文。我们可以将“黄品匯”理解为一个象征,代表着一个汇集了各种优质内容、让人可以尽情享受、不受束缚的平臺。這样,既能保持文章的吸引力和深度,又能规避不适宜的内容。
在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在信息的洪流中迷失方向,疲于奔命。人们渴望着一个能够讓他们停下脚步,静静品味,深深触动的空间。而“黄品匯”,恰恰能成为你寻找这份宁静与滋养的港湾。
“黄品匯”,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仿佛是一座金色的宝库,汇集了世间万千的珍宝,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在这里,“品”不仅代表着欣赏的眼光,更象征着一种对生活品质的极致追求。“匯”则象征着无限的包容与连接,将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洪流。
而“免费”与“无遮挡”,更是点睛之笔,它们代表了一种開放、自由、无边界的精神,让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去探索,去感受,去发现。
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坐在舒适的角落,泡上一杯香浓的咖啡,打開你的设备,进入“黄品匯”。眼前不再是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而是一个精心策划、内容丰富、主题多样的平台。你可以看到那些直击心灵的纪录片,它们用最真实的镜头语言,讲述着普通人的不凡故事,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力量;你可以欣赏到那些富有创意与藝术感的短片,它们挑戰着你的思维邊界,激發着你无限的想象力;你还可以沉浸在那些充满知识与智慧的分享中,无论是历史的厚重,科学的奥秘,还是艺术的瑰丽,都能在这里找到触手可及的入口。
“黄品匯”的“免费”并非是廉价的代名词,它是一种精神的馈赠。在這个商业化的时代,能够有一个地方,讓你不用为获取知识和快乐而支付高昂的代价,这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它打破了信息壁垒,讓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内容,实现知识的普惠和文化的传播。
而“无遮挡”,更是一种对真实与坦诚的追求。它意味着在这个平台,你可以看到最本真的表达,最纯粹的情感,最深刻的思考。无论是藝术的裸露,还是思想的碰撞,亦或是情感的宣泄,都能在这里得到尊重与呈现。这并非鼓励低俗,而是倡导一种开放、包容、敢于直面一切的态度。
在这个被过度包装和滤镜化的世界里,“无遮挡”是一种难得的清流,它讓你看到事物本来的样子,也让你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
“黄品匯”不仅仅是观看,更是一种体验。它可能是一个让你在某个下午,因为一部影片而热泪盈眶;它可能是一个让你在某个夜晚,因为一个观点而茅塞顿开;它也可能是一个让你在某个时刻,因为一段旋律而心潮澎湃。它让你在信息的海洋中,不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而是拥有了自主选择、深度体验的权利。
所以,当你感到疲惫,感到迷茫,感到需要一个出口时,不妨来“黄品匯”看一看。它或许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但它一定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这里,你可以卸下伪装,尽情释放,去感受那些纯粹的美好,去探索那些未知的世界。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由,一种无需付费,也无需遮掩的自由。
拥抱“黄品匯”:解锁无限可能,共享数字时代的精神富足
在“黄品匯”的广阔天地里,我们不仅仅是内容的接收者,更是精神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这个平台所倡导的“免费无遮挡”精神,鼓励着每个人去分享、去交流、去共创,从而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态。
“免费”的力量在于它的渗透性。它让知识不再高高在上,让艺术不再曲高和寡。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场新人,亦或是退休的长者,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精神食粮。你可以免费学习一門新的技能,了解一个陌生的领域,或者仅仅是放松心情,欣赏一部心仪的电影。
这种普惠的特性,极大地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精神满足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
而“无遮挡”则進一步深化了这种共享精神。它鼓励着多元的表达,包容不同的观点,即使是那些可能不为主流所接纳的,也在这里找到发声的渠道。這并非意味着毫无底线的尺度,而是强调一种真诚的交流和开放的心态。在一个“无遮挡”的环境里,人们更敢于提出质疑,更乐于分享经验,更愿意碰撞思想的火花。
這种坦诚的交流,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看到事物更全面的本质,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成长。
“黄品匯”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无限可能。在这个平台上,你可能不仅仅是观众,还可以成为创作者。无论是你的摄影作品,你的音乐创作,你的文字表达,甚至是你的生活感悟,都可以选择在這里分享。你或许会因为你的作品而获得他人的喜爱与共鸣,或许會因为你的分享而激發他人的灵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和共生。
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的转变,赋予了“免费无遮挡”更深一层的意义——它是一种赋能,一种鼓励,一种让你在这个数字时代,找到自己价值和存在感的方式。
想象一下,你曾经拍摄的一段平凡的风景,因为在“黄品匯”上得到了无数的赞美,讓你重新發现了自己对摄影的热爱;你曾经随手写下的一段文字,因為触动了某位同样孤独的灵魂,讓你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你曾经哼唱的一段旋律,因为在“黄品匯”上被无数人传唱,让你坚定了音乐的梦想。
這些都是“黄品匯”能够带给你的,超越物质的,属于精神层面的富足。
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黄品匯”就像一位沉默而可靠的朋友,始终在那里,為你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它让你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感到孤单;它讓你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拥有更多的勇气;它让你在感受生活的美好时,能够更加投入。
所以,请拥抱“黄品匯”所代表的这种精神。它鼓励我们保持好奇心,不断探索;它鼓励我们保持真诚,勇于表达;它鼓励我们保持开放,乐于分享。在这个数字时代,让我们一同在“黄品匯”中,解锁无限可能,共享一份属于你我的,无边界的精神富足。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站,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連接彼此,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
3.获奖名单将通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及其他知名网站公示一周,听取各方反馈意见。
七、颁奖时间
颁奖典礼定于2025年11月在北京举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庄老师,010-62797271 1520110573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组委会办公室”
邮 编:100084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组委会
2025年9月1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何三畏
摄
大黑VS金发-大黑VS金发最新版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名称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金年会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