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军 2025-11-10 00:37:10
每经编辑|王志
当地时间2025-11-10,mjwgyudsiughewjbtkseudhiwebt
“王经理,今年这么早来找你,总能给我预留一些羊角嘴大米了吧?”骑摩托车赶来的顾客,来不及下车就在王喜全办公室外大声说道。初秋时节,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羊角嘴村的王喜全正面临着甜蜜的“烦恼”。虽然今年羊角嘴村稻谷收成有望达到100万斤,但仍无法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
王喜全是羊角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羊角嘴村的集体经济经理人。2025年7月22日,“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被纳入第七批新职业名录。除了处理好日常行政事务外,王喜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替全村打理好3000余亩集体土地,确保土地不撂荒、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赚。
谈起替村民打理土地、发展集体经济的初衷,王喜全仿佛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羊角嘴村近年来的变化。羊角嘴村以前是个典型的“空壳村”“老龄化村”。由于耕地经营收入不多,加之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村里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这导致羊角嘴村人口流失严重、大片土地撂荒,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
为扭转土地闲置浪费局面、守牢耕地红线,2019年春天,羊角嘴村党支部召开全村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决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合作社,将全村各户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整治、统一种植,从而实现土地耕种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当时作为村委会骨干成员的王喜全,主动承担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任,希望能为全村留守居民做点实事、做点好事。
发展集体经济,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好资源分配、资金投入问题。将全村土地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耕种,本意是为了减轻村里留守老人生产负担、增加村民现金收入,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信任问题。王喜全回忆,为了争取将全部村民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他和村委会成员挨家挨户进行讲解动员,给村民算经济细账、总账,一步步争取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看到村民态度的转变,王喜全感到欣喜。“村民主动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与肯定,越来越多村民加入进来也增强了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实力。”王喜全说。
解决了资源资金投入,怎样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是摆在王喜全面前的又一道难题。起初,王喜全和村干部商讨发展乡村旅游业,但因当地文旅资源不甚显著而作罢。在经历多次尝试和失败后,王喜全和村民决定因地制宜发展粮油种植业。在各方努力下,羊角嘴村如今已经建成3000余亩粮油生产园区,集体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过千斤。
“水稻种植属于第一产业,经济附加值比较低,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效果不太显著。”王喜全说。在解决土地撂荒闲置问题后,闲不住的王喜全又开始思考,怎样让稻米附加值再高一点、让村民收入再多一点?
2023年,羊角嘴村成功申请注册“羊角嘴”大米品牌。有了自主农产品品牌后,王喜全开始着手带领村民投入到稻米加工领域中,并购买大米生产线所需设备。
“在大米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我们依托羊角嘴村丰富优质的原粮,大力发展稻米加工产业。2024年,我们的羊角嘴大米在南充市、成都市等地广泛销售,年销售额接近50万元。”王喜全说。
在村集体经济不断攀升的同时,羊角嘴村还实施“6+2+1+1”分配模式,将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的60%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用于扩大再生产、10%用于集体福利、10%用作激励基金。在这一模式引领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感受到羊角嘴村的发展魅力,开始从城市返乡生活工作,羊角嘴村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
如今,羊角嘴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已由2020年的8万余元增长至2024年的35万余元,户均增收1800余元。羊角嘴村民口中的“好经理”王喜全,现在又开始“犯难”了。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怎样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是他今后努力的方向。
“我家闺女8岁了,最近怎么老是动不动就哭鼻子,特别爱撒娇,有時候又突然变得特别懂事,说出的话让人惊掉下巴。这是不是就是大家说的‘破小幼稚’啊?是不是發育有问题?”
最近,一位妈妈在育儿群里发出了這样的疑问,迅速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8岁的女孩,正处于一个小学的关键时期,她们的言行举止似乎总在“儿童”和“少女”之间摇摆不定,让家长们既感到欣慰,又有些摸不着头脑。究竟,8岁女孩的这些“破小幼稚”表现,是正常的成长过程,还是需要警惕的信号?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8岁女孩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8岁,在心理学上通常被称為“独立性与社会性發展的关键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们不再仅仅是父母的附属品,而是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并渴望被他人理解和尊重。
1.“小大人”与“小小孩”的奇妙混搭:自我意识的萌芽
你会发现,8岁的女孩可能在前一秒还在因为玩具没拿到而嚎啕大哭,下一秒却能一本正经地跟你分析为什么她需要那件玩具,甚至能列出各种“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这种在“小小孩”和“小大人”之间切换自如的表现,正是她们自我意识萌芽的体现。她们开始尝试理解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
渴望独立,又依赖父母:她们可能开始主动提出自己整理房间、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甚至尝试自己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但与此当遇到挫折或情绪低落时,她们又会立刻回到“小小孩”的状态,寻求父母的安慰和支持。这种矛盾感,恰恰是她们在探索独立边界,同时又需要安全感的过程。
“我”的时代来临:她们开始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与他人的不同,对自己的喜好、缺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時候,她们可能会更在意自己的外貌,更在意同伴的评价,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產生“我好笨”、“我不好看”的负面想法。
8岁女孩的情绪,常常讓家长感到难以捉摸。一会儿开心得像只小鸟,一会儿又因为一点小事而闷闷不乐,甚至会因为一些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大哭一场。这并非她们“矫情”,而是她们情感世界正在经历一次重要的发展。
情绪表达的多样化:相比于年幼的孩子,8岁的女孩有了更丰富的情绪体验,并且开始尝试用更復杂的方式来表达。除了哭泣,她们可能会通过沉默、發脾气、甚至“讲道理”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的敏感性增强: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外界的评价和变化更加敏感。
她可能会因为老师的一句批评而感到委屈,因为同学之间的小矛盾而烦恼,也可能因为父母的一个赞美而开心一整天。她们的情绪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情心与共情能力的初显:很多8岁的女孩,会开始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看到别人受伤会难过,听到别人的不幸会流泪。
这是她们社會性发展的重要一步,意味着她们开始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8岁,是孩子社交圈从家庭向同伴群體扩展的关键时期。她们開始更重视与同学、朋友的交往,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友谊的萌芽与重要性:同伴的认同变得越来越重要。她们可能会有自己“最好的朋友”,并在這个朋友关系中体验到归属感和亲密感。朋友之间的分享、合作、甚至偶尔的争执,都是她们学习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规则意识与公平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她们开始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对“公平”产生强烈的感受。
在游戏、学習中,她们會更在意规则是否被遵守,是否对每个人都公平。小团体与小秘密:有时候,你会發现她们开始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并且愿意和好朋友分享一些“小秘密”。这是一种社交关系的深化,也是她们在同伴群体中寻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表现。
所以,当你的8岁女孩出现所谓的“破小幼稚”时,不妨先停下来,试着去理解这背后可能隐藏的成长信号。她们的“撒娇”可能是在寻求安全感,“讲道理”可能是在建立自我认知,而“愛哭”也可能是在探索和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的情绪。
当然,理解并不意味着放任。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如何引导她们健康发展,如何成為孩子成长路上的得力助手,是我们作为家長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下半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支持8岁女孩的成长,以及家长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明白了8岁女孩“破小幼稚”背后隐藏的成长密码,我们就需要思考如何以更科学、更具智慧的方式,来陪伴她们走过这段充满变化的时期。这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有效的沟通和引导技巧。
面对8岁女孩多变的情绪和行为,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反应和引导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性格和发展。
接纳与理解:情绪的“安全港”当孩子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激动时,请先不要急于否定或批评。尝试用同理心去倾听,去理解她们的情绪。一个简单的拥抱,一句“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就能成为孩子情绪的“安全港”,帮助她们平复下来。请记住,孩子的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她们如何学习去处理和表达。
避免“大人不许哭”的误区:很多家长习惯于讓孩子“坚强”,不许哭。但对于8岁的孩子来说,情绪的释放是必要的。家长需要做的,不是压抑,而是引导她们用健康的方式去表达,比如告诉她们“你可以哭,但哭完之后,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區分“破小幼稚”与“情绪失控”:正常的“破小幼稚”往往是短暂的,并且在得到安抚后能逐渐恢复。
如果孩子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或者情绪爆发极其剧烈且难以平复,则需要考虑是否是其他问题的表现,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沟通的艺术:倾听与尊重的力量8岁的女孩,自我意识增强,开始渴望被尊重。在与她们沟通时,改变过去的“命令式”或“说教式”語气,尝试用更平等、更尊重的姿态。
多问“为什么”,少说“你必须”:当孩子提出一些让你觉得“幼稚”的要求时,试着问问“为什么你想要这个?”而不是直接拒绝。理解她们的需求和动机,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鼓励表达,而非压抑: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使这些想法在你看来并不成熟。
倾听她们的“小烦恼”,多给予肯定和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学会“共情式”回应:当孩子分享她的喜悦或烦恼时,尝试用“哇,你真的好开心啊!”或者“我听起来你很沮丧,是因为……”这样的句子来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界限与规则:在自由中学會约束虽然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很重要,但设定清晰的界限和规则同样不可或缺。这能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约束的能力,理解社会规范。
明确的期望:让孩子知道哪些行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并且解释背后的原因。例如,“在家里,我们可以大声唱歌,但在公共场合,我们需要小声说话,因為這会打扰到别人。”一致性:父母之间在教育理念和规则执行上要保持一致,避免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允许犯错,并从中学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難免会犯错,重要的是让她们明白犯错的后果,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与其将“破小幼稚”视为负担,不如将其看作是孩子潜能的体现,并加以引导和激发。
鼓励探索与好奇心:8岁的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鼓励她们去探索、去提问、去尝试。无论是科学实验、艺术创作,还是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都能极大地拓宽她们的视野。
“为什么”背后的求知欲:当孩子问“为什么”时,这不仅仅是“幼稚”,更是她们强大的求知欲。耐心解答,或者与她们一起寻找答案,都能让这种求知欲得到滋养。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例如,一起规划周末的活动),参与家务劳动,或者尝试一项新的爱好。
這些实践性的体验,能让她们的“小想法”落地,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
“你可以试试看……”: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冲上前代劳,而是鼓励她们自己想办法。“你觉得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试试?”引导思考,而非直接给出答案: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办法,可以引导她们思考:“如果这样做会怎么样?换一个角度看呢?”
發展社交技能:8岁是社交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可以提供支持,但更多的是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
创造社交机会:鼓励孩子多与同伴玩耍,参加课外活动。情景演练:可以在家中模拟一些社交场景,帮助孩子练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处理冲突。
“破小幼稚”并不是一种病,而是8岁女孩成長过程中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信号。它代表着孩子正在经历自我意识的觉醒、情感世界的丰富以及社交能力的提升。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不是去“纠正”这些所谓的“幼稚”,而是去理解、去接纳、去引导。
当我们能够以更開放的心态,用智慧和耐心去陪伴她们时,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到困惑的“破小幼稚”表现,最终會化作孩子成长的强大动力,帮助她们构建一个更加独立、自信、快乐的自我。记住,每一位8岁女孩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们的成长之路,也同样充满着惊喜与可能。
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陪伴她们共同成长,本身就是一场最美好的旅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廖筱君
摄
大象传媒2025隐藏入口免费app软件免费ios版下载-大象传媒2025隐藏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名称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金年会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