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11-10,rmwasgfyusdhejtbguikjdfwguifkjh
“北欧响应2024”联合军事演习现场。
芬兰军队参加“南方狮鹫25”北约多国特种部队演习。
8月25日至9月12日,芬兰主办了代号为“南方狮鹫25”的北约多国特种部队演习,大约有来自美国和欧洲的1600人参加。近两年来,芬兰不断加速与北约的军事绑定,成为北约各项军事演习的“热门举行地”。然而,频繁的军演不仅加剧了与俄罗斯的对抗,也难以为芬兰带来真正的安全。
密集举行演习
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成为第31个成员国。近两年来,北约多场军事演习在芬兰密集举行。这也是北约快速将芬兰融入自身区域防御计划的举措之一。
芬兰领土于2024年首次举行北约大规模演习。作为北约历史性大规模军演“坚定捍卫者2024”的组成部分,“北欧响应2024”联合军事演习于2024年3月在芬兰等北欧国家举行,重点操练了北约部队在极地、高寒气候下的协防、后勤、三军联动及野战生存等能力。此后,芬兰在陆海空领域开始全面融入北约演习计划。2024年11月,北约在芬兰等国举行了“动态前线25”炮兵演习。今年5月,芬兰在其北部与英国、瑞典联合举行了“北方打击125”“北方之星25”作战演习。6月,芬兰在境内主办了北约“大西洋三叉戟-2025”联合空战演习,同期还参加了以海军为主的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5”大规模军演。
本次举行的“南方狮鹫25”演习,范围几乎覆盖芬兰全境。从南部的森林地区到北部高纬度高寒地区,演习在多种地形和陆、海、空及内陆淡水水域等不同作战环境中进行。演习地域范围的广阔增加了演习的复杂程度,也对指挥控制、运输和后勤保障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本次演习由芬兰陆军特种部队和直升机作战训练机构“乌蒂猎兵团”主办,主要目的是加强芬兰陆军特种部队、特种作战航空兵与北约其他国家特种部队间的联合行动、互操作性和协同能力。据报道,9月12日至16日,白俄罗斯在境内与俄罗斯举行代号为“西方-2025”的大规模武装部队联合战略演习。在俄白联演前夕,北约先行举办特种部队联演,针锋相对的意味比较浓厚。
置身对峙前沿
事实上,芬兰与北约的军事绑定并非一直如此紧密。长期以来,芬兰一直实行中立政策,保持着在军事上不结盟的状态,并将中立地位视作在大国竞争中维护国家安全的安身立命之本。冷战期间,芬兰既迎合苏联,又尝试与西方保持良好关系。冷战后,芬兰也一直在是否加入北约问题上十分谨慎,尽量避免激怒俄罗斯。
然而地缘环境的变化,使芬兰加快从“长期中立”走向“反俄前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坚持的“欧洲战争只能是俄罗斯与北约间的大国战争”这一中立前提被打破:乌克兰非北约成员国,而与芬兰一样是北约“增强伙伴国”,但也成为冲突的一方;而美国及北约对支援乌克兰瞻前顾后,导致冲突最后演变成消耗战。对此芬兰认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已经没有多少“中间地带”,“北约正式成员”与“得不到北约保护”之间并无真正的“第三种选择”,于是芬兰正式选择加入北约。
从俄罗斯“老邻居”到北约“新成员”,芬兰自加入起就成为北约与俄罗斯对峙的重点地带,更是一步步成为北约的重要北方枢纽。一方面,芬兰正处于俄罗斯与北约的“前线位置”,与俄罗斯有长约1340公里的边界。芬兰的加入,让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线长度大幅增加,双方在东北翼对抗的火药味更为浓烈。另一方面,芬兰的加入让波罗的海彻底变为“北约的内海”,北约在对俄罗斯开展情报活动和态势感知上变得更加方便。
加剧紧张局势
北约官方认为,在芬兰频繁举行演习,有助于强化北约在东北翼对俄罗斯的军事优势。然而,北约一直在俄罗斯边界动作频频,无疑会加剧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对立情绪,无益于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
芬兰加入北约后,在北约的军事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24年芬兰领土首次被用于北约的大规模演习,到此次涵盖陆海空的特种部队演习,北约越来越重视实战化的联合作战,火药味愈发浓厚。芬兰是欧洲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森林约占国土面积的70%。同时,芬兰也有“千湖之国”“千岛之国”之称,全国共有近19万个湖泊和近18万个岛屿。破碎的地貌让芬兰易守难攻,敌方的机械化部队也难以快速推进,而兼具灵活性与机动性的特种部队,可以在芬兰的常规与非常规战争中发挥较大作用。北约通过在芬兰全境举行演习,不仅可更加熟悉北欧作战环境,也将提升其力量投送能力。
北约频繁在芬兰举行演习,并不会让芬兰变得安全,还使欧洲地区安全局势更加紧张。芬兰军方表示,美国在参加“南方狮鹫25”演习后,还准备积极参与下半年在芬兰与波罗的海地区的其他演习,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这势必会让俄罗斯感觉“更不安全”,让本已针锋相对的欧俄对立态势更为固化。特别是当前俄乌冲突已持续3年之久,已经到了通过和平谈判推动解决的关键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而密集的军演,只会破坏进行政治解决所必需的互信基础,让双方更加不相信欧洲安全问题能够通过“非军事手段”解决。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当智能之光照进家门:家居摄像头,便利与風险的博弈
智能家居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我们的生活。从扫地机器人到智能音箱,再到如今遍布家中各个角落的家居摄像头,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带来了便捷、安全和掌控感。想象一下,无论身在何处,只需轻点手机,就能看到家中宝贝的一颦一笑,或是及时了解愛宠的动态,甚至在收到陌生访客警报时,能远程查看并进行沟通,這种“千里眼”般的體验,无疑是科技赋予我们的巨大福祉。
家居摄像头,作為智能家居安防体系的核心,其初衷是守护家庭安全,提供远程监控和警报功能。它们小巧、隐蔽,能够安置在家中的任意位置,24小时不间断地记录着家中的一切。对于许多用户而言,安装家居摄像头,就是为家庭安全上了一道无形的保险。尤其对于有老人、小孩或宠物的家庭来说,这种远程的关注和及時的信息反馈,成为了情感慰藉和安全保障的重要来源。
当科技的光芒过于耀眼时,我们也必须警惕其背后潜藏的阴影。正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家居摄像头也可能成為窥探隐私的“罪恶之眼”。“360黑客解密家居摄像头视频”這个令人不安的标题,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当前网络安全现状的冷峻一瞥。
它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以为最私密、最安全的家中空间,可能正暴露在未知的风险之下。
“解密”二字,在这里并非褒义,而是指向一种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窥视。黑客,这个游走在网络边缘的群体,他们利用技术漏洞,如同幽灵般潜入本不应被触及的数字领地。家居摄像头的“解密”,意味着不法分子可能绕过正常的身份验证,直接访问存储在设备或云端的视频数据,将本应属于我们个人的生活画面,变成他们牟利的工具,或是满足其病态窥私欲的媒介。
家居摄像头是如何被“解密”的?其背后的技术逻辑究竟是怎样的?最普遍也最致命的漏洞之一,便是“弱密码”。许多用户为了方便,会沿用设备出厂设置的默认密码,或者使用极其简单、容易被猜到的密码,如“123456”、“password”等。
而黑客们拥有强大的暴力破解工具,能够通过不断尝试各种组合,在极短的时间内攻破这些不堪一击的密码防线。
设备本身的固件漏洞也是重灾区。摄像头制造商為了快速推向市场,有时会在產品的研发阶段疏忽安全测试,导致固件中存在未修復的漏洞。这些漏洞可能允许黑客远程执行恶意代码,从而获得对摄像头的完全控制权,包括修改设置、禁用安全功能,甚至导出所有视频流。
不安全的网络传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果摄像头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或者摄像头与云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没有进行有效的加密,那么黑客就有可能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截获”视频数据。就像一封没有信封的信件,在邮递过程中被任何人偷窥。
一些不法分子还会利用钓鱼邮件、恶意链接等社会工程学手段,诱骗用户下载带有木马病毒的应用程序,或者直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摄像头置于危险之中。一旦设备被感染,黑客就能如入无人之境,轻松获取视频访问权限。
“360黑客解密家居摄像头视频”這个事件,就像一个警钟,敲醒了我们对于智能家居安全麻木的神经。它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我们是否为自己的隐私安全筑起了足够坚固的壁垒?那些关于“隐私不可見”的幻想,在强大的技术攻击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我们对家居摄像头的信任,是建立在它能够忠实地履行其“守护者”职责的基础上的。当這种信任被打破,当我们的生活隐私被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那种恐惧和无助感,是難以言喻的。它不仅仅是个人隐私的泄露,更是对家庭安全感最直接的摧毁。
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全盘否定家居摄像头和智能家居的价值。科技的發展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它,以及如何应对其带来的挑战。“360黑客解密家居摄像头视频”事件,更应该成为一次深刻的警示,促使我们主动学习,提升安全意识,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在科技的浪潮中,找到便利与安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当“解密”成為现实:构筑居家隐私的坚固防线
“360黑客解密家居摄像头视频”这一事件,将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家居摄像头所带来的隐私安全隐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警惕”的层面,更需要积极行动,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防線,确保科技的便利不以牺牲我们的隐私为代价。这不仅仅是对个人信息负责,更是对家庭成员安全的负责。
也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密码安全。告别那些“123456”式的弱密码,為你的家居摄像头设置一个足够复杂的密码。一个好的密码应该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并且长度足够長。更重要的是,不要在多个设备上使用相同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尤其是在发现可疑活动或设备受到攻击后,更应第一时间修改。
如果你的摄像头支持两步验证(2FA),请务必开启。这就像给你的账户增加了一道额外的锁,即使密码被泄露,黑客也难以轻易进入。
保持设备固件的最新。摄像头制造商会定期發布固件更新,这些更新通常包含了对已知安全漏洞的修复。就像给你的手机和电脑打补丁一样,及时更新摄像头固件,能够有效堵塞潜在的“后门”。养成定期检查设备管理后台,或者订阅厂商的安全通知,及时获取和安装最新固件的习惯。
第三,审慎的网络連接与配置。确保你的家庭Wi-Fi网络是安全的。使用WPA2或WPA3加密协议,并设置一个强密码。避免使用开放的Wi-Fi网络连接摄像头。如果可能,为你的智能家居设备设置一个独立的Wi-Fi网络(VLAN),与你的主网络隔离,这样即使某个智能设备被攻破,也不会直接威胁到你存放重要数据的电脑或手机。
检查摄像头的网络设置,禁用任何不必要的远程访问功能,除非你确实需要。
第四,警惕并识别潜在的网络威胁。除了技术手段,社会工程学也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方式。要对可疑的邮件、短信或链接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点击不明来源的附件或下载未知软件。了解常见的网络钓鱼和恶意软件的传播方式,能够有效避免无意中为攻击者打開大门。
第五,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与产品。在购买家居摄像头时,除了关注功能和价格,更要重视品牌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声誉。选择那些在產品设计和后续安全支持方面表现出负責任态度的品牌。阅读用户评价,了解其他用户在安全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厂商的响应速度和解决能力。
一些有实力的安全厂商,如360,本身就拥有强大的网络安全技術和攻防能力,他们的产品在安全防护上通常會更值得信赖,并且能提供及时的安全预警和解决方案。
第六,定期审查和管理你的设备。了解你的摄像头连接到了哪些设备,并且定期检查是否有未经授權的访问记录。很多摄像头应用都提供了活动日志功能,仔细查看这些记录,可以帮助你发现异常情况。如果发现任何可疑的活动,立即断开网络连接,并联系厂商寻求帮助。
第七,了解数据存储和隐私政策。在你购买和使用家居摄像头之前,务必仔细阅读其隐私政策,了解你的视频数据是如何被收集、存储、使用和保护的。特别是使用云存储服务的用户,要了解雲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措施。如果你对厂商的数据处理方式感到担忧,可以考虑使用本地存储(如SD卡)的方式,并确保本地存储设备的安全。
“360黑客解密家居摄像头视频”的事件,是科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阵痛。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绝不能忽视潜藏的安全风险。每一次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不断提升我们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并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我们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数字生活,讓智能家居成为我们安全的“守护者”,而非隐私的“泄密者”。
最终,安全防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任务。科技在进步,攻击手段也在不断演变。只有保持警惕,不断学习,并与时俱進地更新我们的安全策略,我们才能在这个日益互联的世界中,安享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同时保护好我们最宝贵的——家庭隐私。
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冯兆华
摄
夏天校服太薄能看见馒头图片-夏天校服太薄能看见馒头图片2025最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0849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