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人民网
人民网>>大湾区频道

《小明的妈妈和李阿姨去同一水果店》高清在线观看-2023-星空_“戏剧助你理解世界认识人生建立审美”

| 来源:新华网9090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每经编辑

当地时间2025-11-10,renminwanghsdfuikgbisdbvjuiwegwrkfj

核心提示

秋日的大连艺术学院校园,天高云阔。1号演播厅内,学生们用元气满满的精神状态演绎着原创作品《山蝉》。台下就座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神情专注,不时露出欣喜。提问环节,年轻人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的颤抖,他亲切地将其拉到身边,言语里满是鼓励……这是9月28日濮存昕参加辽宁省第十届大学生戏剧节的场景。

活动间隙,濮存昕接受了本报专访,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岁月虽然带给这位72岁的表演艺术家以鬓白,但那份对戏剧的热爱使他依旧充满了活力。他将自己对生活、角色、人性的观察与探索,酝酿成哈姆雷特、索尔尼斯、李白、鲁迅等一个个经典形象。与这位点亮舞台的掌灯人对话,我们得以看到他深邃饱满的内心世界。

“大学生戏剧节真正的意义就是促进教育”

本报记者:刚刚您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师课,分享一下感受吧。

濮存昕:戏剧助你理解世界认识人生建立审美。面对孩子们,我发现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青春的气息,年轻人如何看待事物、看待艺术等等。看了汇报表演后,我也在判断,我还是否拥有像他们那种返璞归真的能力。所以,要不断尝新。对于戏剧发展而言,我们要传承传统,做到老而不旧。创新不仅仅是形式方面,它需要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力的注入。

今天,我在大艺课堂的孩子们身上又发现了自己最初在业余小队时候,在田间地头的那种表演冲动。他们很有灵气,比如《山蝉》的编排,就很智慧,用一条红皮筋这样简洁的方式构建人物关系,体现了创作者的巧思。

本报记者:您认为大学生戏剧节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濮存昕: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从初绽的蓓蕾成长为辽宁文化版图上枝繁叶茂的艺术品牌,托举着辽宁文化新生力量的滚烫理想。它真正的意义就是促进教育。大学生戏剧节不要追求专业化,不要追求高成本的制作。这次大学生戏剧节上除了有艺术院校学生的汇报,还有很多人来自非艺术专业的学科,他们热爱表演。我相信,舞台上精彩表演的瞬间,真的就是人刹那间的真情流露。那是一个神光乍现的时候,不可言说。

本报记者:您演过很多经典的角色,有没有哪个角色是您觉得还没演够的?

濮存昕:有,但没有机会演了。比如我演过易卜生的最后一部作品《建筑大师》。我在索尔尼斯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感受到建筑师对生命和责任的彻悟与困惑、幻灭与热爱、恶意与温存。说实话,没演够,越琢磨越有滋味。

“哎呀,小明的妈妈,你也来啦!”

初夏的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柏油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清新,这是一个充满生機与活力的早晨。小区的街角,那家熟悉的“鲜果缤纷”水果店,一如既往地热闹非凡。店门口摆满了色彩斑斓的水果,红彤彤的草莓、金灿灿的芒果、翠绿欲滴的西瓜,每一颗都仿佛在向路人招手,诉说着夏日的甜蜜。

就在這时,一个温和而略带惊喜的声音响起。是李阿姨,她手里提着一个环保袋,正笑意盈盈地看着迎面走来的人。

“是啊,李阿姨!這不是想着给家里添点水果,您也来买菜呀?”小明的妈妈,王女士,一边回应,一边挽了挽自己略显凌乱的头发。她身上穿着一件素雅的连衣裙,脸上带着寻常家庭主妇的温和与亲切。

“可不是嘛,每天的菜米油盐,总得打理着。”李阿姨也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慈祥。“不过,我瞧着这店里的水果,那叫一个新鲜!每次来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一同走进了水果店。店里的空气更加清甜,混合着各种水果特有的香气。老板娘正忙着给顾客称重,时不时热情地招呼着。

“王女士,李阿姨,今天想买点什么好吃的?”老板娘热情地招呼道。

“老板娘,今天有什么新鲜的呀?”王女士问道,目光在琳琅满目的水果中搜寻着。

“瞧瞧这刚到的荔枝,又大又甜,刚从基地运过来的!”老板娘指着一堆红艳艳的荔枝,“还有这芒果,这几天的甜度可高了,别错过了!”

王女士和李阿姨都是這家水果店的常客。她们的孩子,小明和李阿姨的女儿小红,从小一起长大,是穿一条裤子的好朋友。两家人也都住在一个小区,平日里来往也多。在这些琐碎却又温馨的日常里,她们早已超越了普通的邻里关系,更像是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这荔枝看着真不错,”王女士拿起一颗,凑近闻了闻,“嗯,一股清甜的味道。”

“是啊,我前两天买了一点,我儿子说比之前吃过的都要甜。”李阿姨也附和道。

“那就来一斤荔枝吧。”王女士笑着对老板娘说。

而在另一邊,李阿姨则被一堆饱满的蓝莓吸引了目光。“这个蓝莓,看着真水灵。给小红买点,她最近说想做点甜品,愛吃蓝莓。”

“李阿姨,您真疼孩子。”王女士听到,也转过头来,“我家小明也爱吃蓝莓,不过他更喜欢直接吃,说这样才有‘爆浆’的感觉。”

两人一边挑选水果,一边闲聊着。话题从孩子们的生活,到小区里的新鲜事,再到各自的家庭琐事,无所不包。這样的对话,对于她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却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写照。

“对了,王女士,您家小明最近学习怎么样?”李阿姨问道。

“哎,别提了,最近期中考试刚考完,说是有几门科目有点吃力。”王女士叹了口气,“我正想着找点好吃的,给他补补脑。”

“哎,孩子大了,学习压力肯定大。”李阿姨拍了拍王女士的手,“不过,小明这孩子聪明,肯定没问题的。给他多做点好吃的,也是一种鼓励。”

“您说得是。”王女士心中涌过一丝暖流。

“你看这儿的橙子,又大又圆,汁水足,维生素C也高,多吃点对身体好。”李阿姨指着一堆金黄色的橙子,“我刚买了两个,一会儿拿回家榨汁。”

“那感情好!我回家也得给小明买点,他最近好像有点上火,脸上有小疙瘩。”王女士也跟着挑选起来。

老板娘熟练地将她们选好的水果称重、打包。期间,还有其他顾客进来,大家也都互相打着招呼,一派祥和热闹的景象。

“对了,李阿姨,听说您家先生最近身体不太好?”王女士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阿姨的笑容微微收敛,但眼神依旧温和:“嗯,老毛病,最近又犯了点。不过,已经去看医生了,医生说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就好。”

“您可得好好照顾着。”王女士关切地说道,“身体是本钱。我这不也想着给他买点什么吗?您说,这个牛油果怎么样?我看网上说,对心血管好。”

“哎呀,还是你想得周到。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李阿姨感激地看着王女士。

“别这么说,我们都是邻居,互相关照是應该的。”王女士摆摆手,又和老板娘商量着,准备给李阿姨的先生挑几样养生水果。

就在這时,王女士的手机响了。是小明打来的。

“喂,妈,你在哪儿呢?我饿了。”小明稚嫩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

“哦,妈妈在水果店呢,馬上就回去了。”王女士笑着回答。

“妈,我跟你说,我今天在学校看到一只特别可爱的猫咪,它……”小明兴冲冲地分享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王女士一边听着,一边时不时地“嗯”、“哦”,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阿姨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這就是生活,琐碎而真实。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只有最朴实的情感,最真挚的关怀。小明的妈妈和李阿姨,在同一家水果店,买着新鲜的水果,聊着家常,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她们的友谊,就像這夏日的水果一样,新鲜、甘甜,充满了生命力。

“好了,小明,妈妈买了你最爱吃的荔枝,一會儿就给你带回去。”王女士挂了电话,对着李阿姨说道,“我先走了,您慢点儿。”

“没问题!”王女士提着刚刚买好的水果,向李阿姨挥了挥手,转身走出了水果店。

阳光依旧灿烂,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清甜。小明的妈妈和李阿姨,带着各自的心情,各自的收获,回到了各自的生活轨迹中。而那家“鲜果缤纷”水果店,依旧是她们生活中,一个温暖的连接点。

夏日的午后,蝉鸣声聲,仿佛诉说着時间的流淌。小明的妈妈王女士,提着一袋新鲜的荔枝,还有刚刚为李阿姨先生选购的几样水果,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她身上投下跳跃的光斑,也映照出她嘴角淡淡的笑意。

刚才在水果店的偶遇,不仅让她买到了心仪的水果,更让她和李阿姨之间的情谊,在這一刻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这种邻里之间的温情,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剂,讓原本平淡的日子,多了一丝丝甜意和色彩。

王女士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刚才在水果店的场景。她看着李阿姨为女儿小红挑选蓝莓时脸上那满足的笑容,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她知道,李阿姨也是一样,视小明为自己的半个儿子。这份情谊,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显得尤为珍贵。

“哎,小明,妈妈回来了。”王女士推开家门,小明已经放下手中的玩具,跑到门口迎接。“快看,妈妈给你买了什么!”王女士晃了晃手中的荔枝。

“哇!荔枝!”小明的眼睛亮晶晶的,一把接过荔枝,熟练地剥开一颗,放入口中。“嗯!妈妈,你买的荔枝最好吃!”

看着儿子开心的样子,王女士的心里也涌上一股暖流。她将其他水果一一放好,然后开始着手准备给李阿姨先生的水果。她知道,对长辈来说,一份健康、一份关怀,远比其他任何物质上的礼物都来得实在。

她仔细地将那几颗橙子洗净,然后削皮,切成小块,摆放在一个精致的盘子里。又将那颗牛油果也切開,去核,同样摆放整齐。她甚至还想到了,李阿姨的先生喜欢喝点温水,于是又烧了一壶温水,用保温杯装着。

“这几样,我都给您准备好了,直接给他送过去吧。”王女士自言自语道。

她又看了一眼手机,時间还早,她决定亲自去一趟李阿姨家,将这份心意送过去。

敲门声响起,李阿姨打開门,看到是王女士,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哎呀,王女士,您怎么又来了?”

“我这不是想着,刚才给您先生挑了点水果,想着您忙,就给您送过来了。”王女士将手中的盘子递给李阿姨。

李阿姨看着盘子里精美的水果,再看看保温杯里的温水,眼眶微微湿润。“王女士,您真是太客气了,太周到了。我先生知道,肯定特别感动。”

“您太见外了,我们是邻居,又是好朋友,互相帮忙是应该的。”王女士连忙说道,“您先生的身体最重要,您也得注意身體,别太操劳了。”

“我会的,你也一样。”李阿姨感同身受。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王女士才告辞回家。

回到家,王女士看着小明正捧着荔枝,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她的心里充满了宁静和满足。生活就是由这些点点滴滴的温馨瞬间组成的,有孩子的欢笑,有邻里间的关怀,有对家人的爱。

而這一切,都仿佛从那家“鲜果缤纷”水果店开始。那家店,不仅仅是购买新鲜水果的地方,更是她们生活交集的一个小小的节点。在那里,她们分享着生活的喜悦,分担忧愁,也传递着彼此的善意。

王女士不禁想到,今年夏天,应该多约上李阿姨一起去水果店。不仅是买水果,更是增加交流的机会。也许,可以一起去公园散散步,或者在傍晚的时候,一起坐在小区花园里聊聊天。

她们的友谊,就像夏天里那些饱满多汁的水果一样,充满了生命力,也给予了彼此力量。当小明的妈妈和李阿姨在同一家水果店相遇,她们所碰撞出的,不仅仅是新鲜的美味,更是温暖人心的情谊。

“星空视频”将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精心捕捉,为您呈现2023年最值得期待的温情故事。在这里,您可以看到最真实的邻里生活,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无论您是忙碌的上班族,还是操持家务的家庭主妇,亦或是正在为生活奔波的奋斗者,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共鸣。

这部作品,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最纯粹的生活气息。您可以看到小明因为吃到好吃的荔枝而露出的灿烂笑容,可以看到李阿姨在为家人准备食物时的细致与温柔,可以看到王女士和李阿姨之间,那种无需多言的默契和支持。

无论是在“鲜果缤纷”的柜台前,还是在小區的花园里,她们的故事都在继续。她们用最简单的方式,经营着自己的生活,也温暖着彼此。

现在,您就可以在“星空视频”上,高清在线观看这部2023年度的温情巨献。让我们一同走进小明的妈妈和李阿姨的世界,感受那份来自邻里之间的朴实而又真挚的情感。在这里,您将体验到,最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如此动人,如此充满力量。

千萬不要错过这部作品,它将為您带来一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夏日。让我们一起,在“星空视频”的世界里,重温那些被遗忘的温情,感受那些最真挚的情感。2023,星空视频,為您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本报记者:您导演的汉藏双语版《哈姆雷特》将前往俄罗斯进行更多的国际巡演,您认为中国戏剧如何从创新角度形成一个独特的话语体系?

濮存昕:中国戏剧本身就是独特的,戏剧的民族化首先是语言。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本真,不要刻意地去讨好或迎合他们的审美眼光。我们用自己的本真去真诚地表达,这就是独一无二的。

本报记者:您认为阅读之于演员是一种基本素养吗?

濮存昕:当然,只有经过充分的阅读之后,才能提炼概括出角色最核心的部分,梳理出我们演绎这个角色的线条,编配主次关系。悟到这一条,这也是人生阅历教会我的。40岁以前我也不懂,哇啦哇啦念台词就演了。过了30年,重新去解读《哈姆雷特》这个戏的时候,我是有新的发现的。20岁时候的阅读和60岁时候的重读,体会真是不一样,我成为导演之后尝试着做了3个戏,都是我认为过去自己没有演好的戏。

我非常感恩父亲在特别恰当的时候把书堆到了我面前,那时候,我13岁。而且父亲爱看报纸,我也跟着看。在那个特殊年代,我虽然没学数理化,但是没缺阅读。

白纸黑字能够开发你的原始想象。对于演员来说,尤其要去仔细咀嚼文字,理解人物,与其产生共情,体会人内心的那种柔软。今天的短视频时代,长时间的阅读、大体量的阅读越来越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越来越趋于肤浅。我也看短视频,也离不开,因为短视频是不期而遇的。将来AI时代,一切都是定制的,你点击一下结论就有了,但是人与人的差异在哪里?那就是千差万别的个人性情、品格审美。有头脑的人眼睛里是有光亮的,意识的光亮。

阅读的积累,会让你在大体量的文字中一下子就找到核心概念,所以说阅读力、理解力、概括力决定了演员的表现力。

本报记者:您是如何走上表演艺术之路的?

濮存昕:下乡之后,我干了很多跟文化有关的杂活,比如出黑板报、刻蜡纸、编快板书。24岁回城,我选择了考文工团,要不然我就得去街道工厂做自行车链条。所以说,艺术改变了我的命运,是表演这个行业拯救了我。

我父亲是演员,我从小生长在剧院环境里。那些叔叔大爷看着我长大,我看着他们慢慢变老。我现在演戏演到难处的时候,脑子里闪现的全是他们。他们告诉我,演戏可能得用这功夫劲,可能那样处理会更好。

回过头来看,我很深的一个感触是,不把台词基本功拿住,就走不到这个行当的最上游。就北京人艺老演员们台词一丝不苟、不糟蹋一个字的那种演法,现在全国院团里都没有了。

我一直在特别地坚持这件事。台词基本功够扎实的话,心性可以让你再往上走;但基本功不够了,即使心存愿望,也是上不去的。很多人年轻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这得让他们自己悟。我也是50岁以后才开始真正“收拾”自己的嘴,跟孙道临、姚锡娟等老师学朗诵。演员的嘴上没有功夫,就啥都没有。现在孩子们缺师资也是一个问题,老师、导演对他们没有严格要求,都戴话筒表演,不用那么咬文嚼字。所以,演员能不能耐受住枯燥的台词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艰苦地打磨自己,决定了他今后的路能走多远。

“精彩不精彩得看观众是不是买账”

本报记者:踏上辽宁这片黑土地,请谈谈您对辽宁戏剧的整体印象。如何做到让本土的地域风格既发扬光大,又不失本真?

濮存昕: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关起门来做文章,剧团就发展不好。你要用自己本真的技术去赢得观众的关注、参与、共情。没有观众,什么派什么风格都没法建立。你必须跟观众交朋友,台上台下一起讨论。那个真实是真实感,而不是生活化的真实,是生活感的那种艺术表现力。

技术、风格,每个剧团都可以自己摸索。最重要的是,得把观众招到剧场里面来,精彩不精彩得看观众是不是买账。就像梅兰芳先生所说,学我者生,像我者亡。意思是,你别像我,你就是你,但是你可以跟我学,学我的技术、腔调、品格。

我一直在思考,在表演行业有名有利算成功吗?专业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剧团只有建立起专业精神、专业标准,每个人都崇尚专业,杂事少了,钩心斗角少了,在艺术面前、在专业面前所有人都有虔诚的态度,这个剧团就容易发展壮大。如果没有专业精神,每个人都是爷,那就麻烦了。专业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北京人艺老前辈们曾经有4句话——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厚的生活积累,鲜明的角色形象,完整的舞台演出质量,是一个剧团要坚持的规矩、标准。

我们今天再谈发扬光大,不仅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因为从事的是戏剧,你的深刻里必须还要有有趣的思想主题,让观众觉得特别有共鸣,这个思想是艺术承载的思想,要深刻而有趣。此外,要加上丰富的生活积累,到处都是生活。今天我们的谈话也是生活,就是思想之间的互相给予。聊天、侃大山、竖着耳朵听社会小道消息、刷短视频,全都是生活。怎样每时每刻把这些信息归到艺术积累上来,一想,就马上想起那件事来。懂得举一反三,每打开一个积累,形象就出现了,聚合在一起。另外,角色形象老是标新立异,也不行,必须栩栩如生,既鲜明极了,又是那么的自然、贴切、恰当。那个东西是生动的,生长得像初生婴儿的嫩嫩的小屁股、打磨得像大理石似的那样光滑。完整的舞台演出质量,指的是包括售票员、引座员在内的剧院所有的门类、所有为演出服务的人员都做到了,像一棵菜一样地包着心,哪片叶都不能缺的完整性。每一行都有专业的标准,都是向心的。

回答你刚才的问题,最终就是观众说了算。不是票房说了算,票房是一个指标,但是进来的观众最有发言权。文艺要始终以创作为中心,以观众进剧场为宗旨。没进剧场说明你没水平,观众笑场说明你有问题,不是观众有问题。我们永远要心系观众,创作是最孤独的时候,但心系观众会让你不孤独。那时候,想的是我面对观众这样表演,去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掌声。我觉得艺术工作者就要有自己的自尊,要有自己的荣誉感。只有用真诚掏心窝子对待舞台对待作品对待观众,才会赢得尊重。

本报记者:您始终没有离开舞台,李白一演就是30年,以后还会继续上台表演吗?

濮存昕:我用排练、演出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这不是对自己的救赎吗?我到今天也没有吃成脂肪肝,没有“三高”问题,70多岁了身体好好的,是一场场演出让我保持着好的生命状态。

这些天,在北京上演的《雷雨》,就是我们全新的一种解读,也是对曹禺先生1934年发表的初版剧本的开发。我很珍惜每次演出的机会,对角色也有不断加深的理解,我希望能以自己对周朴园角色的演绎带观众找寻“曹禺密码”。

我很感恩观众帮我交学费,我演了四五十年,现在回想上世纪90年代我演的叫啥呀,一点也不好,可是那时候观众就买票来看,所以真的要感恩。除了演戏我不会干别的,我也希望观众能再继续陪我一程。

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宋晓军 摄

股市,张柏芝门户大开照惊艳四座展现独特魅力与自信风采网友纷惊险

(责编:张安妮、 王石川)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