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和长门做钢筋拔萝卜,体验工地劳作乐趣,收获团结协作的喜悦与...
当地时间2025-10-18
泥土与钢筋的交响:一场意想不到的协作初体验
清晨六点半,天光微亮,工地围墙内已响起机械的轰鸣声。小南揉着惺忪的睡眼,一边系紧安全帽的带子,一边望向身旁的长门——他正认真地将劳保手套的褶皱一寸寸抚平。这是他们参与“一日工地体验”活动的第一天,任务听起来甚至有些滑稽:在钢筋密布的基坑里,协助工人完成“拔萝卜”。
所谓的“拔萝卜”,其实是工友对清理废旧钢筋的戏称。那些深深扎进泥土中的弯曲钢条,需要人力一根根抽离、整理、归堆。导师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笑道:“别看简单,没默契的话,俩人拔一根都能较劲半天。”
小南率先跳下基坑,长门紧随其后。泥土的湿润气息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第一次握住冰冷的钢筋时,小南忍不住嘶了一声——手套根本挡不住那粗粝的触感。长门沉默地指了指远处一对工人:一人用铁锹撬松根部,另一人顺势发力抽出,动作流畅如舞蹈。
“我来撬,你來拉?”长门突然开口。小南愣了一下,点头的瞬间突然意识到:这是长门今天说的第一句话。
尝试并不顺利。小南用力过猛,泥土溅了长门一身;长门撬的角度偏差半分,钢筋纹丝不动。第三次失败时,小南喘着气瘫坐在地上:“这比忍术训练还难啊!”长门却突然蹲下身,用树枝在泥地上画起力学示意图:“支点在这里,垂直发力效率最高。”
阳光渐渐爬上基坑边缘,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滴进衣领。但当第十根钢筋被成功拔出时,两人忍不住击掌欢呼。小南发现长门的嘴角罕见地弯了起来,而自己心里那股焦躁早已被专注取代。工友拎着水壶走过来,咧嘴一笑:“有点样子了!teamwork嘛,就是得你进我退,你拉我推——”
默契生根发芽:汗水浇灌出的成长领悟
正午的烈日把钢筋晒得烫手,但小南和长门的速度反而越来越快。仿佛某种节奏悄然形成:长门用钢钎撬动时总比小南预期的早半秒发力,而小南会在长门重心前倾时恰好稳住下盘。偶尔眼神交汇,不必言语便调整姿势。
“之前觉得工地干活全靠力气,”小南拧开水壶时感慨,“原来每个动作都得用脑子。”长门默默点头,突然指向远处:“看那边。”
一名老师傅正独自对付一根深埋的钢筋。只见他先是左右轻晃制造缝隙,再用脚抵住根部借力,最后腰腿协同猛地一抽——钢筋破土而出的瞬间,他踉跄半步便稳稳站住。小南脱口而出:“像不像体术中的脱力技巧?”长门眼睛一亮:“力的传导路径几乎一致。”
下午的任务是协作搬运归堆的钢筋。两人尝试了肩扛、手抬甚至双人拖拽,最后发现并排徒手传递最高效。小南擦着汗开玩笑:“这要是让同期生看见,绝对不信晓组织的‘神’在工地传钢筋。”长门突然轻声接话:“但这里的‘神’不需要痛苦也能创造价值。”
夕阳西下时,导师来验收成果。指着那堆成小山的废旧钢筋,他意味深长道:“很多人觉得协作就是互相帮忙,其实本质是互相成就。就像你俩,一个善观察一个精计算,合起来才是完整解决方案。”
回程的路上,小南忽然说:“下次任务报告我可以写《论钢筋拔萝卜对团队战术的启示》。”长门难得笑出声:“先教会飞段吧,他可能会把萝卜种回地里。”
夜幕降临时,两人站在工地门口告别。沾满泥点的工装兜里,各藏着一根磨得发亮的弯曲钢筋——这是工友送的纪念品。“留着吧,”老师傅当时眨眨眼,“以后吵架了就摸摸它,保准想起今天怎么一起使劲的。”
钢筋冰冷,泥土粗粝,但掌心那份因协作而生的暖意,早已扎根生长。
解释古鳌科技:实控人陈崇军所持550万股将被司法拍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