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首页

生物课繁殖拿班花教具示范教学,直观展示植物繁殖过程,生动易懂...

当地时间2025-10-19

教具登场:当班花遇上生物课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五下午,初二(3)班的同学们正昏昏欲睡地等待着又一节枯燥的生物课。黑板上"植物繁殖"四个大字像咒语般让人提不起精神,教科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模糊的插图更是让人望而生畏。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玩点不一样的。"李老师神秘地笑着,从讲台下捧出一个精致的透明容器。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骚动——那不是班花林小薇精心培育的月季花吗?怎么成了课堂教具?

"这可不是普通的花,"李老师眨眨眼,"这是我们今天的'特邀讲师'。"

只见容器被小心地放置在投影仪下,放大后的花朵细节清晰地投射在屏幕上。粉嫩的花瓣、金黄色的花药、柱头上晶莹的黏液——所有这些曾经只在教科书插图上见过的结构,此刻都以鲜活生动的形态呈现在大家眼前。

平时沉默寡言的学习委员王明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看到花粉了!原来它们真的像金色的粉末一样!"

"没错!"李老师兴奋地操作着教具,"现在让我们看看花粉是如何旅行的。"她用一根细小的毛笔轻轻触碰花药,金色的花粉便如魔法般附着在笔尖上。"这就是虫媒传粉的模拟过程,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蜜蜂…"

教室里响起一阵惊叹声。就连最调皮的学生张浩也忍不住凑上前去,想要看得更清楚些。林小薇脸上泛着自豪的红晕,她没想到自己平时细心照料的花朵居然能在课堂上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李老师继续演示着:"我们要见证一个更神奇的时刻——受精过程。"她小心地将带有花粉的毛笔轻触柱头,"看,花粉现在开始萌发出花粉管了…"

通过显微镜连接的大屏幕,同学们清晰地看到了花粉管缓慢生长的过程。这个平时需要靠想象力才能理解的现象,此刻变得直观而震撼。

"原来植物谈恋爱是这样的啊!"一个男生脱口而出,引来全班哄笑。但在笑声中,每个人都牢牢记住了这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这堂课的后半段变成了动手实践环节。每个小组都分到了一朵鲜花和放大镜,同学们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地观察、记录、讨论。就连那些平时对生物课敬而远之的学生,也都全身心投入到了这个奇妙的探索过程中。

下课铃响起时,同学们竟然罕见地感到意犹未尽。"老师,下周还能继续用花来做实验吗?"好几个学生围住李老师问道。而林小薇则收到了无数羡慕的目光——她的花朵成了全班最受欢迎的"明星教具"。

知识绽放:从直观到理解的升华

随着课程的深入,李老师巧妙地将班花教具的应用拓展到了更广泛的植物繁殖知识领域。她不仅展示了有性繁殖的过程,还带来了马铃薯块茎、吊兰匍匐茎等实物,直观演示无性繁殖的多种方式。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李老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小组竞赛:每个小组需要利用提供的教具材料,设计并演示一种植物繁殖方式。教室里顿时变成了一个热闹的科学工作坊。

第三小组选择了扦插繁殖,他们carefully剪下月季花的一段枝条,处理后在培养土中进行扦插;第二小组则专注于观察果实中的种子,他们将苹果横切开来,惊喜地发现了著名的"五角星"图案;而第一小组最创意——他们用慢动作视频记录了花朵开放的过程,完美展现了开花与授粉的时序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科学探究的精神。他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观察、得出结论——完整体验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张浩突然举手,"这本书上说风媒花通常没有鲜艳的颜色,但我们观察的蒲公英既是黄色的又有绒毛,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最终在李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然界的复杂性往往超越了教科书的简化描述,真实观察比死记硬背更能带来深刻理解。

课程的李老师带来了一个特别的惊喜——一株正在结果实的番茄植株。"这是我们上学期用教具演示授粉过程后结出的果实,现在它们已经成熟了。"她摘下几个红透的番茄,分给同学们品尝。

吃着甜美多汁的番茄,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的笑容。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亲眼见证、亲手参与了一个完整生命周期的循环。

这堂别开生面的生物课很快在学校里传为佳话。其他班级的学生纷纷好奇地打听:"听说你们班用真花上课?真好玩!"校长甚至特意前来观摩,决定在全校推广这种生动的教学模式。

而对这些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学习可以如此有趣,知识可以如此鲜活。那个下午,一朵普通的班花,不仅展示了植物繁殖的奥秘,更在每个学生心中种下了热爱科学、主动探索的种子。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好的"繁殖"——让知识与好奇在心田里生生不息地传承与生长。

苹果梅州客商银行被罚87万元:违反货币金银业务、征信业务、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