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首页

小马拉大车妈妈童子鸡清晰对话小马拉车童子鸡对话温情故事篇章1

当地时间2025-10-19

初秋的晨光与一辆吱呀作响的马车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青石板铺就的村道上。小马“大白”已经套好了车,脖颈低垂,鼻息间呼出白色的雾气,蹄子不安分地刨着地面,仿佛在抗议这辆略显陈旧的大车。它还是一匹年轻的马,身形虽不算高大,但眼神里却透着不服输的倔强。妈妈站在车旁,一边整理着车上的竹筐,一边轻声安抚着大白:“再坚持一下,今天这趟跑完,咱们就能多攒些钱,给你加一顿好料。

这是村里人再熟悉不过的一幕。妈妈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丈夫早年外出务工,她便独自撑起了这个家。每天清晨,她都会赶着这辆略显笨重的大车,载着自家养的童子鸡和新鲜的土鸡蛋,穿过蜿蜒的乡间小路,到十里外的集市去卖。车是旧的,马是小的,但妈妈的决心却像山一样坚定。

车上最活泼的“乘客”,是那几只装在竹筐里的童子鸡。它们羽色鲜亮,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为大白加油打气。其中有一只特别调皮的小鸡,妈妈叫它“小黄”,总是试图从筐缝里挤出来,探头探脑地打量着外面的世界。妈妈常常一边赶车,一边回头对它笑着说:“小黄,你可别乱动,小心掉下去!”而小黄似乎听懂了似的,安静片刻,又继续叽叽喳喳地叫起来,仿佛在回应妈妈的叮嘱。

这趟路并不轻松。有些路段是陡坡,大白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能拉动车子。妈妈从不忍心让它独自承担,每到陡坡处,她总会跳下车,一手扶住车辕,一手推着车尾,与大白一同发力。汗水浸湿了她的额发,但她的眼神始终明亮。村里人常说,妈妈和大白像一对默契的战友,一个在前拉,一个在后推,共同面对生活的重担。

而小黄和它的伙伴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艰辛。每逢上坡时,它们的叫声会变得轻缓,仿佛在为大白节省力气;下坡时,则又欢快地叽叽喳喳起来,像是在庆祝又一次闯关成功。这条路,承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生活希望。

集市上,妈妈的童子鸡总是最早卖完的。不仅因为鸡肉鲜嫩、鸡蛋饱满,更因为许多老主顾喜欢听妈妈讲她与大白、小黄的故事。有人问她:“这么小的马,拉这么大一辆车,不累吗?”妈妈总是笑着回答:“累,但值得。就像生活,有时候你觉得拉不动了,但只要咬牙坚持,总会到达目的地。

夜色下的温暖与一份不变的守护

傍晚时分,大白拉着空车,踏着夕阳的余晖缓缓归来。这一天的忙碌结束了,但妈妈的工作还未停歇。她先是大白卸下鞍具,用温水为它擦洗身体,再喂上新鲜的草料和豆饼。大白低头咀嚼着,偶尔用鼻子蹭蹭妈妈的手,仿佛在表达感谢。

而小黄和它的伙伴们,此时已经在院里的鸡舍中安顿下来。妈妈会给它们撒上一把谷物,看着它们争抢食物的模样,眼里满是慈爱。小黄依旧是那个最活泼的,总是第一个冲到食槽前,却又在吃了几口后,抬头望向妈妈,叽叽地叫着,仿佛在邀请她一同分享。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季节更替,岁月流转。渐渐地,大白不再像从前那样抗拒拉车,它似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步伐越来越稳健。小黄也长大了,羽翼渐丰,但它依然喜欢在妈妈忙碌时跟在她脚边,偶尔还会跳上大车的辕杆,神气十足地站着,像一个小小监工。

村里人常说,妈妈、大白和小黄,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之间的默契不需要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彼此就能心领神会。这份情感,早已超越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简单关系,更像是一种相依为命的守护。

有一年冬天,大雪封路,集市无法前往。妈妈没有出门,而是留在家中,为大白多加了一层保暖的毯子,为鸡舍铺上了厚厚的干草。夜晚,她抱着小黄坐在火炉边,轻声对它说:“等天晴了,咱们再去集市,给你换个更结实的筐。”小黄依偎在她怀里,安静地听着,仿佛懂得了这份宁静中的温暖。

时光荏苒,孩子们渐渐长大,丈夫也回到了家乡,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好转。那辆大车已经退役,换成了一辆电动三轮,但妈妈仍然保留着它,时常擦拭车架,回忆着那些年与大白、小黄一起走过的路。大白老了,不再拉车,而是在院子里安享晚年;小黄也成了鸡群中的“长辈”,带着新一代的小鸡在院子里觅食嬉戏。

每当夕阳西下,妈妈总会坐在门前,望着远处的山峦,轻声哼起旧时的歌谣。那些年,小马拉大车的艰辛,妈妈与童子鸡之间的温情,早已化作她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而这份记忆,也将随着乡村的炊烟,一代代传承下去。

最新版TECNO亮相IFA ShowStoppers 2025,斩获三项IFA官方创新大奖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