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首页

城中村扫街老阿姨的日常,记录城市角落的坚守,平凡工作中的温暖瞬间

当地时间2025-10-19

晨曦微光中的坚守者

清晨五点,天还未全亮,城中村的街巷尚未完全苏醒。李阿姨已经推着她的清洁车,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扫帚与地面摩擦的“沙沙”声,是这座城市最早响起的生活交响之一。

李阿姨今年六十二岁,在这片城中村做了近二十年的环卫工作。这里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拐角,她都再熟悉不过。别人眼中破旧杂乱的城中村,于她而言,却是一片充满人情与记忆的土地。她说:“扫地不只是扫地,是在守护一座城市的‘里子’。”

六点不到,早餐摊陆续亮起灯火,卖豆浆油条的老张见到她,总会递上一杯热腾腾的豆浆。“李姐,今天还是这么早!”她笑着接过,暖意从手心一直蔓延到心底。这是她一天中最初的温暖。

七点钟,上班族与学生开始出门,巷子渐渐热闹起来。她一边清扫落叶与零星的垃圾,一边和赶着上学的小朋友打招呼。“阿姨早上好!”“欸,慢点跑,注意脚下!”她语气里带着长辈特有的慈爱。有孩子掉了文具,她帮忙捡起;有老人蹒跚过马路,她上前搀一把——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早已成为她工作的一部分。

八点半,第一轮清扫暂告一段落。她坐在街角石阶上稍作休息,从布袋里掏出自己准备的早饭:一个馒头,一小瓶自家腌的咸菜。她望着逐渐繁忙起来的街道,眼神里有种安静的满足。“很多人觉得这活又累又脏,我不觉得。把地扫干净了,大家走着舒服,我心里就踏实。”

有人说,城中村是城市的“另一面”,是繁华背后的真实底色。而像李阿姨这样的环卫工人,恰恰是这底色中最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一笔。没有光环、没有掌声,只有日复一日的早起,只有一遍遍重复的动作。但她不抱怨,反而常说:“能用这双手让这里干净一点,就值了。

临近中午,人潮渐散,她完成又一轮保洁,把垃圾归类整理好。阳光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泛起一层淡淡的光泽。她推着车慢慢走向休息点,步伐稳重,一如她对生活的态度——不疾不徐,始终向前。

温情浸润的街角人生

下午两点,城中村迎来一日中的第二个忙碌时段。放学的小孩三三两两跑过,李阿姨一边清理着新落的垃圾,一边留意着孩子们的安全。她早已成了这片街区的“编外守护者”。

住在三巷的陈奶奶时常坐在门口发呆,李阿姨每次路过都会陪她说几句话。陈奶奶儿女不在身边,李阿姨的短暂陪伴成了她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小李啊,你又来啦?”“是啊,来看看您。”几句家常,一抹笑意,勾勒出城市一隅最质朴的温情。

李阿姨不仅是清洁工,某种程度上,她还是街坊邻里的“信息中转站”和“情绪收纳箱”。谁家有事、谁需要帮助,她常常是最早知道的人之一。这份工作赋予她的,不只是微薄的薪水,更是一份被需要、被信任的归属感。

傍晚时分,灯光次第亮起,城中村展现出与白天不同的面貌——炊烟袅袅,饭香四溢。李阿姨完成最后的清扫,把工具收拾整齐。她喜欢这个时刻,忙碌中透着安宁,嘈杂中藏着生活的本真。

有时,她会遇到刚从写字楼下班的白领,对方或许疲惫,或许焦躁,但看到她时仍会点头致意。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和那些光鲜亮丽的人一样,都是这座城市的一份子,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在为它出力。

李阿姨说,她最高兴的,是听到有人说“这条路真干净”。那一刻,所有早起与劳累仿佛都有了回应。她没有宏大的梦想,只想继续这样扫下去,直到有一天扫不动为止。“能扫一天,就认真一天。”

夜色渐深,她推着清洁车走向回家的方向。路灯拉长她的身影,坚实而沉默。这座城中村或许终有一天会改变模样,高楼会取代旧屋,新路会覆盖老街。但李阿姨这样的扫街人,他们的坚守与温暖,早已刻进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

他们或许从未站上过舞台,但每一条干净的街道、每一个微笑的瞬间,都是他们用力生活、温柔待人的证明。而这,恰恰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无情扌毛利率堪比茅台!百亿市值再谋H股上市 万兴科技能否突围?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