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人民网
人民网>>江安县频道

芙宁娜坐旅行者的萝卜_深研“最近的学问” 锻造“钢铁的集体”

| 来源:人民网4970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每经编辑

当地时间2025-11-11,rrrrdhasjfbsdkigbjksrifsdlukbgjsab

该连官兵在连队荣誉室开展教育。彭瀚贤摄

聚 焦

“杀!杀!杀!”

深秋,记者一走进南部战区某部“模范红一连”,就被训练场上的火热场景所吸引。战士们士气高昂展开刺杀训练,动作干净利落、整齐划一。

“马步击肋,上步砍劈……”一名年轻的中士一边下达口令,一边帮助战士纠正动作。

第一章:不速之客与奇特的交通工具

提瓦特大陆的风,总是带着故事。而今天,这风似乎格外调皮,吹起了一场本不该发生的邂逅。在蒙德城外一片宁静的农田里,旅行者正忙碌着。他刚刚完成了一项任务,顺道过来拜访一位老朋友——一位热爱研究农作物的善良农夫。这位农夫,以其培育出个头饱满、口感绝佳的“巨型萝卜”而闻名,这些萝卜不仅是蒙德城餐桌上的佳肴,更是旅行者冒险途中充饥解饿的好伙伴。

“真是个好收成!”旅行者一边说着,一邊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堪比他脑袋大小的萝卜搬到一辆简陋但坚固的木制拖车上。这辆拖车,是农夫的得意之作,最大的特色在于它并非由马匹或其他牲畜牵引,而是……由几个经过特殊训练、力量惊人的丘丘人“友情协助”拉动。别误会,這可不是什么压迫或奴役,而是旅行者和农夫之间一项独特的“互助协议”。

丘丘人喜欢闪闪发光的宝石和美味的食物,而旅行者和农夫则慷慨地分享一部分收获,再加上一些有趣的“玩具”,就这样,一支奇特的“萝卜运输队”诞生了。

就在旅行者准备启程,享受着这份辛劳后的宁静时,异变陡生。一阵夹杂着香水和某种……高傲氣息的风吹过,紧接着,一道蓝白色的身影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带着一声惊呼:“哎呀!我只是想找个地方歇脚,怎么就……掉下来了?!”

“噗通”一声,伴随着泥土飞溅,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女士,准确无误地,坐——了——下——来。

她的脚边,散落着几个同样巨大的萝卜,其中一个,更是巧不巧地,正好落在她身后,仿佛是專為她准备的“宝座”。这位女士,正是那位以“水之神”之名,却又時常以凡人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芙宁娜。她此刻的表情,混合着惊愕、尴尬,以及一丝难以置信的狼狈。

旅行者愣住了,他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眼前這位,可是高高在上的水神大人啊!怎么会以这种……如此接地氣的方式,出现在他的萝卜拖車上?而且,这姿势,怎么看都像是在……坐着什么奇特的交通工具?

“你……你是?”芙宁娜试图从那堆萝卜中站起身,但由于衣袍宽大,以及脚下泥泞,一时间有些狼狈。她看到旅行者,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却也夹杂着一丝……好奇。

旅行者定了定神,上前一步,礼貌地伸出手:“你好,女士。我是旅行者。你还好吗?這里是蒙德城附近,一片私人农田。”

芙宁娜顺着旅行者的手站稳,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尽管动作依旧带着几分不自然的优雅,但眼神中的慌乱却难以掩饰。她上下打量着旅行者,又看了看身后的“拖车”,以及那几个沉默寡言,却一脸茫然的丘丘人,脸上露出一丝復杂的表情。

“旅行者?嗯……听起来是个有趣的身份。”芙宁娜轻咳一声,试图找回那份属于“神”的从容。“我……我只是路过,不小心……呃……失足了。没想到,你们的……这个‘坐骑’,还挺……嗯,宽敞。”她指了指芙宁娜刚刚“降落”的那堆萝卜,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古怪。

旅行者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堆萝卜,在她坐过的位置,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完美的、如同量身定做的凹陷。他忍不住想笑,但看到芙宁娜那依旧有些紧绷的表情,还是忍住了。

“这是我的朋友,一位农夫培育的巨型萝卜。”旅行者解释道,然后指了指身后的丘丘人们,“至于他们,是我雇佣的……嗯,搬运工。”

“丘丘人?搬运工?”芙宁娜瞪大了眼睛,又仔细观察了一下那几个正在用呆滞的眼神互相打量着的丘丘人,脸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惊奇。“这……这可真是……太有创意了!”她忍不住笑出了声,那笑声清脆悦耳,却又带着一丝解脱的轻松。

“神明?在民间,原来是这样的……‘出行方式’?”芙宁娜自言自语着,眼中闪烁着某种奇特的光芒。她重新审视了一下这个场景:蓝天白云,绿野田畴,巨大的萝卜,以及……一群看起来有些憨厚的丘丘人,和一个面带微笑的旅行者。

“旅行者,你這是要去哪里?”芙宁娜突然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仿佛刚才的狼狈只是一场小小的插曲,而她,正对接下来即将發生的一切,充满了兴趣。

旅行者看了看拖车上的萝卜,又看了看一脸好奇的芙宁娜,心中涌起一股奇特的冲动。也许,這次的“不速之客”,会给他的旅途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

“我正要去璃月港,那里有位老朋友,想和我分享他新研究的食谱。”旅行者回答道,然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如果你不介意,芙宁娜女士,不如……一起?”

他指了指拖車上一个相对平坦的位置,旁邊,是几个小一点的,但依然十分壮观的萝卜。

芙宁娜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她从未想过,自己作为“水神”,會有如此……“接地气”的旅行体验。坐在这巨大的萝卜上,与一位神秘的旅行者,还有他的……丘丘人搬運工,一起前往璃月?这听起来,比她在枫丹王國的任何一场庆典都来得刺激。

“当然!我非常乐意!”芙宁娜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然后,她小心翼翼地,再次坐下,这一次,她选择了离旅行者稍远一点的那个最大的萝卜。她小心地调整了一下姿势,试图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粗鲁”。

“准备好了吗?我的……‘萝卜座驾’!”芙宁娜对着旅行者眨了眨眼,眼中充满了顽皮的光芒。

旅行者笑了,他拍了拍手,示意丘丘人们:“伙计们,出发!目的地:璃月港!”

随着一聲低沉的嘶吼,几个丘丘人迈開了沉重的步伐,拉动着木制拖车,缓缓地,向着远方驶去。拖车上的萝卜,随着步伐微微晃动,而芙宁娜,则端坐在那巨大的萝卜上,裙摆在风中轻轻飘扬。

这一刻,在提瓦特大陆的某个角落,一场关于“神”与“凡人”,关于“萝卜”与“旅途”的奇妙故事,就这样,拉開了帷幕。谁能想到,高高在上的水神,会以如此出人意料的方式,加入了旅行者的冒险队伍呢?這趟旅途,注定充满了未知与惊喜,而这一切,都始于……芙宁娜,坐上了旅行者的萝卜。

第二章:萝卜之上,笑语与美食的交响曲

当拖車缓缓驶离蒙德的田野,进入广阔的平原时,芙宁娜脸上的拘谨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与好奇。她小心翼翼地挪动了一下身子,感受着身下萝卜那坚实而略带弹性的触感。这与她平日里坐在華丽宝座上的感觉截然不同,却也别有一番趣味。

“旅行者,”芙宁娜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你真的打算就這样……‘坐’着萝卜去璃月?”

“为什么不呢?”旅行者一边专注地看着前方的路,一边笑着回應,“這可是我朋友培育的巨型萝卜,非常结实,而且……嗯,它们有自己的‘能量’,能让丘丘人拉动,跑得比马还快呢。”

“能量?是魔神的力量吗?”芙宁娜追问道,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差不多吧,是一种……‘生命力’,农夫称之为‘大地之魂’。”旅行者含糊地解释道。他知道,這其中的细节,对于一位神明来说,或许过于微不足道,但芙宁娜的好奇心,却似乎被牢牢抓住了。

“大地之魂……听起来很神秘。”芙宁娜若有所思地点着头,然后,她的目光落在了旅行者身旁的几个小一点的萝卜上,“那,这些……‘乘客’,也是大地之魂吗?”

旅行者哈哈大笑起来:“不,这些是我准备的食物。你知道,长时间的旅途,总得有些补充。”他拍了拍身边的一个萝卜,“这个,是给你的。我朋友说,刚收获的巨型萝卜,生吃最能体现它的原味,清甜爽口,而且富含……嗯,很多有益的东西。”

芙宁娜接过旅行者递过来的萝卜,有些意外。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像普通人一样,生吃这样硕大的蔬菜。她犹豫了一下,然后,学着旅行者的样子,咬了一口。

“咔嚓!”

一声清脆的响声,伴随着一股清甜的汁水瞬间充盈口腔。芙宁娜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哇!这……这味道!”她惊喜地叫道,脸上露出了由衷的赞叹,“太甜了!而且……感觉整个人都精神了!”

旅行者看着芙宁娜那兴奋的样子,也开心地笑了。“我就知道你会喜欢。”

接下来的旅途,便在芙宁娜时不时发出的惊叹声中,变得格外生动有趣。她一边啃着巨大的萝卜,一边好奇地询问着关于提瓦特大陆的各种事情。从蒙德的自由风,到璃月的契约,再到稻妻的永恒,以及须弥的智慧……旅行者耐心地解答着,而芙宁娜,则像一个初次来到這个世界的小孩子,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

她惊讶于旅行者的阅历,惊讶于他与不同國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建立的深厚情谊。她也惊讶于自己,作为高高在上的水神,竟然会对如此“平民化”的体验,感到如此的快乐。

“旅行者,你觉得……‘神’,需要做什么?”芙宁娜突然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

旅行者停顿了一下,看着远方連绵的山脉。“我不知道‘神’需要做什么,”他诚实地回答,“但我知道,你需要什么,或者,你想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现在,只是想去璃月,和我朋友分享美食。”

芙宁娜静静地听着,然后,她又咬了一口萝卜,这次,她的眼中少了几分迷茫,多了几分……豁然。

“你说得对。”她轻聲说道,“有时候,我们太执着于‘應该’做什么,却忘了自己‘想要’什么。”

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身下的巨型萝卜上,为这趟奇特的旅程,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光晕。丘丘人们依旧默默地拉着车,它们的眼中,似乎也少了几分呆滞,多了几分……满足?也许,是那些旅行者時不时丢给它们的,闪闪发光的“小石头”,又或许,是空气中弥漫的,来自芙宁娜身上那股淡淡的、却又诱人的香水味?

当夜幕降临,他们在一处風景秀丽的草地上停了下来。旅行者熟练地生起了篝火,从行囊中拿出了一些简单的食材,准备烹饪晚餐。

“芙宁娜女士,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吃的?”旅行者问道。

芙宁娜看着篝火跳跃的火苗,想了想,说道:“我……我很久没有吃过……‘家常菜’了。”

“家常菜?”旅行者笑了,“没问题。既然我们坐着萝卜出发,那今晚的晚餐,就来一顿‘萝卜大餐’吧!”

于是,在星光点点的夜空下,一场别开生面的“萝卜盛宴”开始了。旅行者用他灵巧的双手,将几个小一点的萝卜切块,与一些从蒙德带来的香料,以及在路上采集的野菜,一同放入了一个陶锅中,慢火炖煮。他甚至还从他的背包里,拿出了一些从璃月带回来的,非常珍贵的……“食材”,比如一些风干的肉类,和几颗散發着诱人香气的……“提瓦特特產”。

芙宁娜则坐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旅行者忙碌。她时不时地被火光映照,那双蓝色的眼眸,在夜色下,显得格外明亮。

“旅行者,你真的……很神奇。”芙宁娜由衷地说道。

“神奇吗?我只是个普通的旅行者而已。”旅行者谦虚地回答。

“不,你不是。”芙宁娜认真地看着他,“你让生活,变得如此……有趣。”

当炖锅里的香味渐渐飘散开来,旅行者盛出了几碗热腾腾的“萝卜汤”。汤色浓郁,香气四溢,巨大的萝卜块炖得软糯入味,混合着各种食材的鲜美,简直是一绝。

芙宁娜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眼睛再次亮了起来。

“太美味了!旅行者,你的厨艺……简直是圣遗物级别的!”

旅行者被她逗笑了:“谬赞了,这只是简单的炖煮而已。”

他们一边吃着,一边聊着。芙宁娜讲起了她在枫丹的经历,那些关于正义、关于公平的斗争,以及她作为“水神”所承受的压力。旅行者则默默地听着,偶尔给予一些安慰或鼓励。

“原来……‘神’,也会有烦恼。”芙宁娜感慨道,“我一直以为,神只需要……‘存在’就好。”

“即使是神,也有自己的情感和追求。”旅行者温柔地说道,“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它们。”

夜深了,篝火渐渐熄灭,只剩下微弱的余烬。芙宁娜看着头顶的星空,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平静。

“谢谢你,旅行者。”她轻声说道,“今天……我过得很开心。”

“我也是。”旅行者笑着回應,“这趟‘萝卜之旅’,真是太棒了。”

在寂静的夜晚,唯有微風拂过,带着草地的清香,以及……某种若有若无的、属于芙宁娜的淡淡香气。而那几个巨大的萝卜,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安详,仿佛是他们最忠实的旅伴。

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一次“坐上萝卜”的奇遇,竟能让一位高高在上的水神,找到如此放松与快乐的时刻?这趟旅途,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前進,更是心灵上的……一次小小的“旅行”。而这一切,都始于……芙宁娜,坐上了旅行者的萝卜,然后,他们一起,在萝卜之上,奏响了笑语与美食的交响曲。

这趟旅程,或许还在继续,而关于“芙宁娜坐旅行者的萝卜”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它将成為提瓦特大陆上,一段被传颂的、充满趣味与温情的佳话。

“这是刺杀操训练负责人李章,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还在上级组织的‘三会一好’政治教员比武中拿过第二名。”该连周指导员告诉记者。

入伍前,李章上过3年武校,体能基础扎实。下连后,李章很快在军事训练中崭露头角,但理论学习就有些“挠头”。

在“模范红一连”,军政兼优是基本要求。那次“三会一好”政治教员比武,周指导员特意将任务交给李章,鼓励他“大胆试、勇敢闯”。

备战比武期间,李章一有时间就查阅资料、修改讲稿,准备了大半个月。

“解放战争时期,我连前身部队一名战士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紧紧抓住班长的手问:‘班长,我这个表现够不够入党条件?’”比武那天,李章声情并茂的授课,深深打动了台下评委,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是参赛选手中唯一获奖的军士。

作为一名警卫战士,该怎么把“听党话、跟党走”落实到行动中?这次政治教员比武,让李章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如今,综合素质过硬的李章不仅入了党,还成为连队骨干,多次在比武竞赛中获奖。

人人学理论、人人用理论。建连95年来,“模范红一连”的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该连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团第一连,是毛泽东同志指派警卫排长龙开富在井冈山创建的。连队参加了娄山关、直罗镇、平型关等战役战斗450余次,以敢打硬拼、不辱使命的英勇表现,出色完成一系列安全警卫任务,被原广州军区授予“模范红一连”荣誉称号。

走进该连荣誉室,陈列柜里摆放着当年战士们用过的学习用品。一本《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已经泛黄起皱。旁边摆放的一本册子上,写着“警卫战士条件”,其中一条是:“学习军事政治,熟练警卫任务,增加文化知识,开展自我批评,努力提高自己。”

荣誉室墙上,一张张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连队走过的辉煌历程。其中一张老照片,引起记者的注意。照片中,几名战士利用行军间隙,抓紧时间学习马列著作。周指导员告诉记者:“当年周恩来同志在国外求学期间,阅读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进步书籍。他在日记中写道: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对官兵来说,党的创新理论就是‘最近的学问’。学习理论是连队一直传承的优良传统,一代代官兵在理论滋养下茁壮成长,不断夯实连队建设基础。”

指着另一张两名战士的合影,周指导员介绍,这是连队战士李恒和金芝权参加上级军士警卫员集训时的照片。那次集训考核,两人获得3个第一、1个第二、1个第三的好成绩,受到上级领导表扬。他们两人,都是在“模范红一连”沃土里成长起来的。

李恒入伍前只有中专学历。入伍之初,他一心想着服役期满就退伍。后来,受连队浓厚的学习氛围熏陶,他渐渐养成了学习研究、读书思考的习惯。

长期的理论学习,转变了李恒的价值追求。从一开始得过且过“熬日子”到后来一门心思“争一流”,李恒的训练成绩节节攀升,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2022年,李恒作为该部唯一一名保送入学的优秀士兵,进入陆军步兵学院学习。

00后战士金芝权下连后,抓住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理论知识、练强军事技能。尽管入伍时间不长,但军事素质、理论素养全面过硬的他,已有多次执行重大任务的经历。

不久前,连队组织“读书分享会”,金芝权登上讲台,为战友们分享读书心得,鼓励大家“在不断进取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模范红一连”,官兵“日记一题、周学一文、月读一书”已成行为自觉。连队注重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与驻地图书馆建立“图书流动机制”,定期更新学习室的图书;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评选“理论学习之星”,大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连队注重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微教育,每次吃饭集合前,都组织官兵轮流分享红色经典、学习收获、成长故事,“3分钟不嫌少、5分钟不嫌多”。

新兵杨俊告诉记者,班长孙宇培每天休息前都会抽时间看会儿书,抽屉里的几本理论书籍被他翻得卷了边。在连队官兵眼中,孙宇培是一个“传奇”:入伍第一年,军事体育训练成绩达标“特三级”,当上副班长;选晋军士前,他在训练中韧带受伤,出院没多久便走上考场,取得了良好成绩。

翻开孙宇培的读书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每一次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这种扎扎实实的学习精神,不仅加速了自己的成长,也深刻影响着身边战友。

杨俊入伍前,一直以为到部队就是操枪弄炮,来到连队才知道,自己主要的工作是站岗执勤。“征战沙场”的愿望落空,让他一度感到困惑。

“一艘航母想要发挥战斗力,少一颗螺丝钉都不行。我们的岗位虽然平凡,责任却很重大。”班长孙宇培的一番话,让杨俊深受触动,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如今,杨俊成了连队国旗班的一员。每当亲手升起国旗,他的心底都会涌起无比的自豪。杨俊说连队的战斗口号“忠诚警卫事业,甘当无名英雄”,是官兵共同的座右铭。

每个人的一小步加起来,就是连队的一大步。近年来,“模范红一连”所获荣誉铺满荣誉室整整一面墙,有2000多人次立功受奖。

“奋进强军路,打好攻坚战,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在平凡岗位上履行好普通一兵的职责,就是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周指导员说,将继续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把官兵凝聚成“钢铁的集体”,推动连队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孙志强 记者 陈典宏 陈晓杰)

探 源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军队,是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也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1929年,红四军两次由赣南进入闽西,开辟了闽西革命斗争的崭新局面,但也面临着诸如单纯军事观点、主观主义、流寇思想等非无产阶级思想蔓延的严峻考验。当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在高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的同时,着重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强调通过有计划地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不断开展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斗争,以保证党和红军内“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并具体规定了开展思想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拉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全党普遍整风从1942年春开始,主要任务是党的各级干部学习中央规定的文件,以整顿思想方法和思想作风为主,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使党的领导机关和干部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了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以科学理论武装为重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和行动上的一致,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思想政治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保证了全党有效应对“赶考”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将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创造性地概括为“十一个坚持”,其中一条就是“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从古田会议奠基到延安整风深化,再到新时代的赓续创新,“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已融入人民军队的精神血脉,成为确保军魂永固、战斗力不竭的根本所在。

(杨泽南整理、王瑞泓作图)

视 点

品出理论的“甘甜味”

■张 迪

古田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同志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惟党员理论常识太低,须赶急进行教育。除请中央将党内出版物(布报,《红旗》,《列宁主义概论》,《俄国革命运动史》等,我们一点都未得到)寄来外,另请购书一批……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事小弃置。”在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他又深刻指出:“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

指导思想先进、理论武装先行,是我们党的特有优势,也是我军的重要法宝。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军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

理论武装贵在“求本”。理论武装,不是教条式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应摒弃可以用专业学习替代理论学习的观点,纠治认为学不学无所谓、不学照样干工作的看法,杜绝做表面文章、不求实效的做法。说到底,理论武装学的是一种根本性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是一种打根基、利长远的学习,不可或缺、至关重要。

理论武装重在“结合”。一名基层教导员在分享工作体会时说,官兵看到身边的实践转化,就能品出理论的“甘甜味”。政治干部结合官兵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实践力量,帮助官兵搞清楚、弄明白理论的源泉是什么、实践基础是什么、战略考量是什么,就能引导官兵更加自觉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学习越深入,行动越自觉。党的创新理论是离我们“最近的学问”,习近平强军思想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掌握推动强军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赢得更大胜利。

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陈信聪 摄

咬小头头原版视频的版权争议解析如何找到咬小头头原版视频的完整

(责编:张经义、 余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