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辶喿辶骑乘位- 哔哩哔哩bilibili
当地时间2025-10-18
一、姿势出道:当“辶喿辶骑乘位”席卷B站
“辶喿辶骑乘位”——这组看似无厘头的字符,如今却是B站弹幕区和评论区高频出现的“神秘暗号”。乍看令人摸不着头脑,实则指向了一种在动漫、游戏剪辑中频繁出现的标志性姿势:角色跨坐于他人或某物之上,动作夸张、表情生动,往往伴随戏剧化的情节或高能场面。
这一姿势的走红,最早可追溯至各类动漫名场面。比如《进击的巨人》中兵长利威尔清理巨人的凌厉动作,《JOJO的奇妙冒险》中角色摆出的各类“JOJO立”,或是《火影忍者》中鸣人使用影分身时的经典构图。这些画面被UP主们精准捕捉,通过剪辑、慢放、重复、配乐加工,逐渐孵化出“辶喿辶骑乘位”这一标签。
它不限于具体作品,而成为一种视觉符号——代表力量、控制、喜剧反差或纯粹的中二热血。
真正让“辶喿辶骑乘位”破圈的,是B站用户旺盛的二次创作力。UP主们围绕这一姿势展开疯狂输出:
搞笑混剪类:将不同作品中的同类姿势剪成合集,配上魔性BGM(如《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弹幕瞬间被“哈哈哈哈”和“DNA动了”刷屏;教程解说类:有人认真分析该姿势的力学原理(并不存在),有人模仿教学并翻车,娱乐性与互动性拉满;鬼畜调教类:通过音MAD或鬼畜剪辑,让角色在“骑乘位”上无限循环,达成精神污染式搞笑效果。
这一现象之所以能引爆B站,关键在于它精准踩中了年轻用户的兴趣点:一是对“梗”的追逐与再造,二是对夸张表现形式的天然喜好,三是在集体创作中寻找归属感。每一个“辶喿辶骑乘位”视频下方,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网友边吐槽“没救了这破站”,边顺手投币点赞,完成一场心照不宣的默契狂欢。
二、不止是搞笑:姿势背后的文化生命力
“辶喿辶骑乘位”能持续吸睛,远不止因为它的搞笑属性。深入观察会发现,这一创作趋势折射出B站社区独特的内容生态和用户心理。
它是青年亚文化的又一次胜利。B站用户擅长解构与重构,善于从主流内容中提取符号,赋予新意义。“辶喿辶骑乘位”原本只是动画中的普通动作,却被提炼成文化标签,成为圈内人心照不宣的“黑话”。这种来自底部的文化创造,往往比官方设定更有传播力和凝聚力。
它体现了内容创作的“返祖现象”。在短视频时代,视觉冲击力优先于叙事逻辑。一个夸张的姿势、一个高能瞬间,比漫长铺垫更容易抓住眼球。UP主们深谙此道,通过强化这类片段,快速调动观众情绪,实现高效传播。甚至不少UP主开始反向操作——先构思“如何呈现骑乘位”,再反向组装剧情,形成了新的创作范式。
更重要的是,它成了情感共鸣的载体。你会发现,真正高播放量的“辶喿辶骑乘位”视频,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标签:有的是热血的——“这一坐,坐出了整个世界的重量!”;有的是治愈的——“被生活压垮?不如先骑乘位放松一下!”;还有的是无厘头的——“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他正准备骑乘位整个世界”。
观众在其中投射情绪,获取快乐,甚至找到解压方式。
未来,或许会有更怪的姿势取代“辶喿辶骑乘位”,但它的走红逻辑不会过时:用最简单直观的视觉元素,激活最广泛的参与感。毕竟,在B站,万物皆可盘,万物皆可梗——而“骑乘位”,只是这场无限游戏中的一小步。
网站在线中国信保上半年承保金额同比增长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