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首页

12岁拔萝卜一边疼一边叫,农家孩子劳作真实写照,记录童年成长与

当地时间2025-10-18

夏日的阳光像熔化的金子,洒在华北平原这片辽阔的萝卜地里。12岁的我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裤,蹲在田垄间,双手握住一棵青翠的萝卜缨子。这是我在初中暑假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帮家里收完两亩地的萝卜。

"用力!往后仰!"父亲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沙哑。我咬紧牙关,身体向后倾斜,感觉到萝卜在地下顽抗的力道。突然,"噗"的一声,萝卜破土而出,而我因为用力过猛,一屁股坐进了松软的泥土里。

手掌传来火辣辣的疼。低头一看,掌心被粗糙的萝卜缨子划出了几道血痕,指甲缝里塞满了黑泥。这是我今天拔出的第37棵萝卜,每拔一棵都要经历这样的疼痛。旁边的妹妹才8岁,已经坐在田埂上哭鼻子,她的手上起了两个亮晶晶的水泡。

"疼就喊出来,"父亲走过来,递给我一副磨得发亮的手套,"但活还得干完。"他的手掌伸到我面前,那上面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和纵横交错的疤痕,就像一幅记录着岁月艰辛的地图。

我戴上手套继续干活,每拔出一棵萝卜就忍不住"啊"地叫一声。这叫声里有疼痛,有疲惫,也有一种莫名的释放。慢慢地,我的叫声开始有了节奏,时而短促,时而悠长,像是一首古怪的劳动号子。妹妹被我的怪叫声逗笑了,一边抹眼泪一边学着我叫。

下午的劳作更加艰难。太阳晒得头皮发烫,腰酸得直不起来。但我发现,当专注于计数时,疼痛似乎减轻了些。"98、99、100…"每拔出一棵萝卜,我就在心里记一个数。数字不断增加,疼痛变成了背景音,成就感和耐力在悄悄生长。

当夕阳西下时,两亩地的萝卜终于全部收完。我和妹妹瘫坐在田埂上,看着堆成小山的萝卜,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累并快乐着"。父亲走过来,罕见地摸了摸我们的头:"今天你们很棒。"

那天晚上,我趴在炕上写日记,手上的水泡火辣辣地疼。但心里却有一种奇异的充实感,仿佛那些疼痛都转化成了某种力量。窗外的月亮很亮,照着一排排晾在院子里的萝卜干,像是一道道银色的勋章。

多年后,当我坐在城市高楼的办公室里,偶尔还会想起那个夏天拔萝卜的经历。那时的疼痛早已消失,但那种在劳动中成长的体验,却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的孩子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在12岁的年纪去地里干农活。他们生活在空调房里,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舞,最大的"劳动"可能是整理自己的书桌。但正是那些看似"残酷"的劳动经历,塑造了我性格中最坚韧的部分。

第二课是:叫喊并不可耻。在萝卜地里,我的叫喊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释放压力的方式。现代社会总是教育我们要隐忍,要坚强,但适时的宣泄何尝不是一种智慧?直到今天,当我遇到压力时,仍会允许自己"叫喊"一番,然后继续前行。

最珍贵的一课是关于家庭联结。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夏天,我们全家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父亲示范如何省力,母亲默默支持,兄妹互相鼓励。这种共同经历创造的纽带,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更加牢固。

如今,我带着自己的孩子回乡探亲时,也会让他们体验农活。看着他们笨拙地拔萝卜,疼得龇牙咧嘴却不肯放弃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同的是,现在我会告诉他们:"疼就叫出来,但别松手。"

有朋友问我,让城市长大的孩子干农活是不是太辛苦了。我的回答是:适当的"辛苦"是最好的礼物。在这个被虚拟世界包围的时代,真实的触感——泥土的湿润、萝卜的沉重、疼痛的尖锐——反而成了稀缺体验。这些体验让孩子明白,生活不只有屏幕里的光鲜,还有土地里的扎实。

每次吃萝卜时,我都会想起那个夏天。清甜的萝卜带着些许辛辣,就像成长的味道——甜蜜中带着刺痛,但回味无穷。那些拔萝卜时留下的伤痕早已愈合,但它们教会我的东西却一直在生长:尊重劳动、理解疼痛、珍惜所得。

也许这就是农家孩子特有的幸运:我们能早地接触到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不是通过书本或视频,而是通过亲身的体验——用疼痛丈量成长,用叫喊释放压力,用汗水浇灌收获。

如今那片萝卜地已经变成了果园,但拔萝卜的记忆永远新鲜。每当生活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12岁的自己:一边疼得哇哇叫,一边坚持拔完最后一棵萝卜。然后告诉自己:现在的难题,难道比那片萝卜地更难吗?

答案是:不会。因为那个夏天已经给了我足够的力量,去面对人生中所有的"萝卜地"。疼痛会过去,叫喊会停止,但成长永远继续。

直播易点云获CEO纪鹏程和执董兼CFO贺亮累计增持110.85万股 耗资约236.61万港元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