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丝老师让我?了一节课,意外开启奇妙经历,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1
当地时间2025-10-19
一、那节被“逃”掉的课,竟是命运的伏笔
那天下午的阳光格外刺眼,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白丝老师发来的消息:“今天临时调课,你的选修课取消了。”短短一行字,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搅乱了我所有的计划。原本按部就班的一周,突然多出了一块近两小时的空隙,一种莫名的空虚感袭来——毕竟,我从未“逃”过白丝老师的课。
白丝老师是我们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她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她讲课风格生动,善于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穿插进鲜活的案例中,甚至偶尔会即兴组织小组辩论或情景模拟。错过她的课,对我这种“好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损失”。我下意识地翻动课表,确认没有其他安排后,竟一时不知该做些什么。
习惯性地,我走向图书馆,打算用这段时间补一补落下的阅读。但就在穿过教学楼中庭时,我被一阵悠扬的吉他声吸引。声音来自一角的小广场,一个穿着宽松卫衣的男生正低头弹唱,周围零星围着几个人。我本打算快步走过,却莫名停下脚步。他唱的是一首我从没听过的民谣,歌词简单,旋律却有种抓人的忧郁。
一曲终了,他抬头笑了笑,眼神清澈,略带羞涩。
“自己写的?”我忍不住问。
他点点头,“随便瞎弄的。”
就这样,我和阿哲——那个弹吉他的男生——聊了起来。他是设计系的大三学生,平时喜欢写歌,但从未公开表演过。他说,这是他自己第一次在教学区弹唱,“突然有点冲动,就来了”。我告诉他我“被迫”空出了这段时间,原本是要去上一门我很喜欢的课。他笑了:“那看来是白丝老师给我们创造了机会。
”
我们越聊越投机,从民谣聊到各自的专业,从人生理想聊到日常琐碎。阿哲说,他最大的梦想是能做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哪怕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我讶异于他的坦诚和热情——这和我平时在课堂上接触的人很不一样。在学术讨论中,我们总是理性而克制,但和阿哲对话时,我却感受到一种原始的、未被规训的创造力。
临走时,阿哲突然说:“要不要来我们的地下室工作室看看?我们几个朋友偶尔在那里弄音乐。”我犹豫了一下——这完全不在我的计划之内。但那一刻,一种莫名的冲动让我点了点头。或许,我只是想看看,那个被我“错过”的下午,究竟能带我走向哪里。
二、地下室的歌声,照亮了未曾想象的路
阿哲所说的“地下室”,其实是校文艺社团闲置的一个小排练室。推开门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到了——墙上贴满了涂鸦和海报,角落里堆着乐器,几个年轻人或坐或站,有人调音,有人低声合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自由而专注的气息。
“来啦?”一个扎着脏辫的女生抬头冲我一笑,“新面孔啊。”
我有些拘谨地点头,阿哲简单介绍了我,说我是“被白丝老师放鸽子所以捡来的”。大家都笑了,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他们正在筹备一场校园音乐节,曲目多是原创,风格各异却奇妙地融合。我被邀请坐下,听他们排练。起初我只是旁观,但渐渐地,我开始被他们的热情感染。
“你会什么乐器吗?”那个脏辫女生突然问我。
我摇摇头,“只会一点钢琴,小时候学过,早荒废了。”
“来试试?”她指着一台电子琴。
我犹豫着坐下,手指抚过琴键,生疏地按出几个音符。记忆像被唤醒一般,逐渐流畅起来。他们即兴起了一段旋律,我试着跟上。虽然错漏频出,但没人介意,反而不断鼓励我:“这里可以加个和弦!”“节奏放慢一点试试!”
那一刻,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那节错过的课。我们即兴玩了一首又一首,甚至尝试把我专业里学到的文学意象写成歌词。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在这样一种场景下“运用”所学——不是在课堂上答题,而是在音乐中表达。
音乐节那天,我站在台下,看着阿哲他们表演。当那首我们一起即兴创作的歌响起时,一种奇妙的成就感涌上心头。我并没有上台,但我知道,那首歌里有我的参与。
回宿舍的路上,我收到白丝老师的消息:“课上讲了跨学科创新案例,下次补给你资料。”我笑着回复:“谢谢老师,不过我今天也上了一节很特别的‘跨学科实践课’。”
是的,那节被?掉的课,让我意外闯入了另一个世界。我结识了原本不可能遇见的人,尝试了从未想过的事,甚至重新拾起了放弃多年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成长并非只有课堂一条路径。有时,“错过”反而意味着另一种“得到”:它可能是灵感,是勇气,是新视角,甚至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现在的我,依然会认真上白丝老师的课,但也会偶尔去那个地下室坐坐。我不再恐惧计划外的空白,因为我知道,那些看似“被浪费”的时间,或许正悄悄为我准备着惊喜。而这,大概是白丝老师那一条调课通知,所带给我的、最意想不到的成长。
canopen超线公开免费洋河股份新董事长浮现! 18岁开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