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吴 2025-11-10 06:28:44
每经编辑|张安妮
当地时间2025-11-10,mjwgyudsiughewjbtkseudhiwebt
核心提示
秋日的大连艺术学院校园,天高云阔。1号演播厅内,学生们用元气满满的精神状态演绎着原创作品《山蝉》。台下就座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神情专注,不时露出欣喜。提问环节,年轻人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激动的颤抖,他亲切地将其拉到身边,言语里满是鼓励……这是9月28日濮存昕参加辽宁省第十届大学生戏剧节的场景。
活动间隙,濮存昕接受了本报专访,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岁月虽然带给这位72岁的表演艺术家以鬓白,但那份对戏剧的热爱使他依旧充满了活力。他将自己对生活、角色、人性的观察与探索,酝酿成哈姆雷特、索尔尼斯、李白、鲁迅等一个个经典形象。与这位点亮舞台的掌灯人对话,我们得以看到他深邃饱满的内心世界。
“大学生戏剧节真正的意义就是促进教育”
本报记者:刚刚您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大师课,分享一下感受吧。
濮存昕:戏剧助你理解世界认识人生建立审美。面对孩子们,我发现很多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青春的气息,年轻人如何看待事物、看待艺术等等。看了汇报表演后,我也在判断,我还是否拥有像他们那种返璞归真的能力。所以,要不断尝新。对于戏剧发展而言,我们要传承传统,做到老而不旧。创新不仅仅是形式方面,它需要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力的注入。
今天,我在大艺课堂的孩子们身上又发现了自己最初在业余小队时候,在田间地头的那种表演冲动。他们很有灵气,比如《山蝉》的编排,就很智慧,用一条红皮筋这样简洁的方式构建人物关系,体现了创作者的巧思。
本报记者:您认为大学生戏剧节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濮存昕: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从初绽的蓓蕾成长为辽宁文化版图上枝繁叶茂的艺术品牌,托举着辽宁文化新生力量的滚烫理想。它真正的意义就是促进教育。大学生戏剧节不要追求专业化,不要追求高成本的制作。这次大学生戏剧节上除了有艺术院校学生的汇报,还有很多人来自非艺术专业的学科,他们热爱表演。我相信,舞台上精彩表演的瞬间,真的就是人刹那间的真情流露。那是一个神光乍现的时候,不可言说。
本报记者:您演过很多经典的角色,有没有哪个角色是您觉得还没演够的?
濮存昕:有,但没有机会演了。比如我演过易卜生的最后一部作品《建筑大师》。我在索尔尼斯的身上找到了自己,感受到建筑师对生命和责任的彻悟与困惑、幻灭与热爱、恶意与温存。说实话,没演够,越琢磨越有滋味。
2025年的幼儿HIPHOP世界,仿佛一夜之间被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曾经,人们可能认为HIPHOP是成年人的专属,是街头文化的代名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无数富有创意的音乐人对儿童音乐领域的深耕,幼儿HIPHOP已经蜕变成一种集教育、娱乐、艺術启蒙于一体的独特存在。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儿歌,更是融合了嘻哈精神、节奏感、舞步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全新音乐形式。2025年的热门作品,更是将这份活力推向了新的高度,它们就像是一颗颗闪耀的星星,点亮了孩子们心中对音乐和舞蹈的无限可能。
今年的幼儿HIPHOP作品,在音乐风格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我们惊喜地发现,许多作品在保留HIPHOP核心的鼓点和律动感的巧妙地融入了更多元的音乐元素。例如,一些作品加入了轻松愉快的爵士萨克斯风,让音乐在动感之余不失一丝优雅;另一些则大胆尝试电子音乐的合成器音效,為孩子们带来未来感十足的听觉体验。
更有甚者,将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编织进HIPHOP的框架中,讓孩子们在跟随音乐摇摆的也能领略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融合,讓幼儿HIPHOP不再是单一的風格,而是成为了一个充满无限创意的音乐游乐场。
在歌词内容方面,2025年的作品更是走出了“单纯的童谣”窠臼,变得更加有深度和教育意义。除了朗朗上口的旋律和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物、玩具、日常场景外,许多创作者开始关注更广泛的主题。例如,一些歌曲以“分享与合作”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活泼的节奏,引导孩子们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另一些歌曲则聚焦于“情绪管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积极应对挫折。
还有不少作品,将环保理念、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歌词,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歌唱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有价值的信息。这些充满智慧的歌词,不仅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更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引导,让音乐真正成为他们学習和认知世界的“得力助手”。
要说2025年最值得关注的幼儿HIPHOP作品,就不得不提几个脱颖而出的“黑马”。其中,一首名为《小小發明家》的作品,以其充满想象力的歌词和极具感染力的节奏,迅速俘获了无数孩子的芳心。歌曲描绘了一个小小的发明家,如何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创造出各种奇妙的工具和玩具。
歌曲中的“咻咻咻”、“咔嚓咔嚓”等拟声词,以及不断变化的节奏,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实验室。这首歌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和创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它告诉孩子们,创意无处不在,只要敢于想象,人人都可以是小小发明家。
另一首备受好评的作品是《色彩大冒险》。這首歌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带领孩子们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从红色代表的热情,到蓝色象征的宁静,再到黄色带来的活力,歌曲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让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的也认识了各种颜色及其代表的情感。最令人惊喜的是,歌曲的编曲还巧妙地運用了不同音色来模拟各种颜色,例如,高亢明亮的音色对应鲜艳的红色,柔和舒缓的旋律则描绘出宁静的蓝色。
這种多感官的结合,让《色彩大冒险》不仅仅是一首听觉的享受,更是一次视觉与听觉的奇妙碰撞,极大地拓展了孩子们对音乐和色彩的认知邊界。
一些注重互动性的作品也成为了2025年的热门。例如,一首《跟着节奏来跳舞》的歌曲,歌词中设计了大量的互动指令,比如“左脚向前一步”、“右手摸摸鼻子”,并鼓励孩子们模仿歌曲中的动作进行自由发挥。这首歌的病毒式传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的参与感,家长们纷纷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孩子们随着音乐起舞的视频,形成了良好的社群效应。
这种将音乐与肢体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更在亲子互动中增添了无数欢乐时光。
总而言之,2025年的幼儿HIPHOP作品,在音乐性、教育性、创新性和互动性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背景音乐,而是成为了孩子们的玩伴、老師和灵感源泉。这些作品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新一代孩子的音乐启蒙和成长,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音乐世界的大门。
HIPHOP的“仙踪林”:探索音乐宝藏,發掘隐藏的惊喜
“仙踪林”,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一种神秘而充满未知的色彩,仿佛隐藏着无尽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在2025年,当我们将“幼儿HIPHOP”与“仙踪林”结合时,我们所描绘的,正是一个充满惊喜的音乐探索之旅。这不仅仅是关于热门歌曲的盘点,更是关于如何在这个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找到那些能够真正触动孩子心灵、启发他们创造力的“隐藏宝藏”。
许多家长可能习惯于那些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但2025年的幼儿HIPHOP世界,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惊喜的大门,其中蕴藏着许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精彩。
今年的幼儿HIPHOP作品,在“发现你不知道的”这一方面,做得尤為出色。许多音乐人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模式,而是勇于尝试新的编曲手法和音乐结构。例如,一些作品在副歌部分采用了意想不到的转调,或者在节奏上进行大胆的变化,这些“出人意料”的设计,反而成为了歌曲的亮点,讓孩子们在惊喜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这些作品就像是藏在“仙踪林”深处的奇花异草,初见之时可能不显眼,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独特的芬芳。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独立音乐人和小型工作室开始涉足幼儿HIPHOP领域,并带来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相较于一些大型音乐制作公司,这些独立创作者往往更加专注于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和教育性,他们敢于挑战常规,尝试更加个性化的音乐风格。
例如,一款名为《影子游戏》的歌曲,虽然没有华丽的配乐,但其巧妙的节奏设计和富有画面感的歌词,却能让孩子们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生动的影子世界。歌曲的演唱方式也极具特色,时而低沉如耳语,時而高昂如呼唤,这种富有层次感的演绎,极大地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许多家長在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都会感到惊喜,因为它完全不同于以往听到的任何儿歌。
同样令人惊喜的,还有那些将传统文化元素与HIPHOP巧妙融合的作品。例如,一首《龙的传人》的幼儿HIPHOP版本,在保留了经典旋律的骨架下,加入了强劲的鼓点和富有力量感的说唱。歌词中,将“龙”的形象赋予了更现代、更具活力的解读,例如“龙的眼睛像闪电,照亮未来的方向”、“龙的翅膀能飞翔,载着梦想去远方”。
这种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年轻化、国际化的再创造,不仅让孩子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讓他们在國际化的音乐風格中,找到了民族文化的根基。这种“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是2025年幼儿HIPHOP的一大亮点,也是许多家長和孩子们所不知道的宝藏。
再者,一些專注于特定年龄段和认知发展特点的作品,也展现出了“你不知道的”深度。例如,针对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婴幼儿,一些作品精心设计了重复性的词語和简单而富有韵律的句式,通过音乐的引导,帮助他们学習发音和词汇。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一些作品则开始探讨更复杂的情感和社交场景,例如“如何与新朋友交谈”、“在遇到困难時如何寻求帮助”。
这些作品的精细化设计,让它们不仅仅是“好听”,更是“好用”,能够真正地陪伴孩子们的成长,满足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幼儿HIPHOP的“仙踪林”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富有远见的音乐教育家。他们不再满足于创作单曲,而是开始构建完整的音乐学習体系。例如,一些围绕热门HIPHOP歌曲开发的舞蹈课程、故事创作工作坊,讓孩子们在享受音乐的也能学习到舞蹈技巧、培养创作能力。
這些“附带”的增值内容,往往被隐藏在音乐本身的光环之下,但它们却是真正能够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音乐、全面发展的关键。很多家长在接触到這些内容后,都会感叹“原来幼儿HIPHOP还可以这样玩”。
总而言之,2025年的幼儿HIPHOP世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惊喜的“仙踪林”。它鼓励我们跳出固有的认知,去探索那些未被发现的音乐宝藏。无论是音乐风格的创新、歌词内容的深度,还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亦或是教育模式的升级,都预示着幼儿HIPHOP正朝着一个更加多元、更加有价值的方向发展。
作為家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接触和体验這些充满活力的音乐,因为在这些“你不知道的”角落里,可能就隐藏着点亮孩子未来音乐梦想的火种。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奇妙的“仙踪林”,发掘属于我们和孩子们的音乐惊喜吧!
本报记者:您导演的汉藏双语版《哈姆雷特》将前往俄罗斯进行更多的国际巡演,您认为中国戏剧如何从创新角度形成一个独特的话语体系?
濮存昕:中国戏剧本身就是独特的,戏剧的民族化首先是语言。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本真,不要刻意地去讨好或迎合他们的审美眼光。我们用自己的本真去真诚地表达,这就是独一无二的。
本报记者:您认为阅读之于演员是一种基本素养吗?
濮存昕:当然,只有经过充分的阅读之后,才能提炼概括出角色最核心的部分,梳理出我们演绎这个角色的线条,编配主次关系。悟到这一条,这也是人生阅历教会我的。40岁以前我也不懂,哇啦哇啦念台词就演了。过了30年,重新去解读《哈姆雷特》这个戏的时候,我是有新的发现的。20岁时候的阅读和60岁时候的重读,体会真是不一样,我成为导演之后尝试着做了3个戏,都是我认为过去自己没有演好的戏。
我非常感恩父亲在特别恰当的时候把书堆到了我面前,那时候,我13岁。而且父亲爱看报纸,我也跟着看。在那个特殊年代,我虽然没学数理化,但是没缺阅读。
白纸黑字能够开发你的原始想象。对于演员来说,尤其要去仔细咀嚼文字,理解人物,与其产生共情,体会人内心的那种柔软。今天的短视频时代,长时间的阅读、大体量的阅读越来越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越来越趋于肤浅。我也看短视频,也离不开,因为短视频是不期而遇的。将来AI时代,一切都是定制的,你点击一下结论就有了,但是人与人的差异在哪里?那就是千差万别的个人性情、品格审美。有头脑的人眼睛里是有光亮的,意识的光亮。
阅读的积累,会让你在大体量的文字中一下子就找到核心概念,所以说阅读力、理解力、概括力决定了演员的表现力。
本报记者:您是如何走上表演艺术之路的?
濮存昕:下乡之后,我干了很多跟文化有关的杂活,比如出黑板报、刻蜡纸、编快板书。24岁回城,我选择了考文工团,要不然我就得去街道工厂做自行车链条。所以说,艺术改变了我的命运,是表演这个行业拯救了我。
我父亲是演员,我从小生长在剧院环境里。那些叔叔大爷看着我长大,我看着他们慢慢变老。我现在演戏演到难处的时候,脑子里闪现的全是他们。他们告诉我,演戏可能得用这功夫劲,可能那样处理会更好。
回过头来看,我很深的一个感触是,不把台词基本功拿住,就走不到这个行当的最上游。就北京人艺老演员们台词一丝不苟、不糟蹋一个字的那种演法,现在全国院团里都没有了。
我一直在特别地坚持这件事。台词基本功够扎实的话,心性可以让你再往上走;但基本功不够了,即使心存愿望,也是上不去的。很多人年轻时不重视基本功训练。这得让他们自己悟。我也是50岁以后才开始真正“收拾”自己的嘴,跟孙道临、姚锡娟等老师学朗诵。演员的嘴上没有功夫,就啥都没有。现在孩子们缺师资也是一个问题,老师、导演对他们没有严格要求,都戴话筒表演,不用那么咬文嚼字。所以,演员能不能耐受住枯燥的台词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艰苦地打磨自己,决定了他今后的路能走多远。
“精彩不精彩得看观众是不是买账”
本报记者:踏上辽宁这片黑土地,请谈谈您对辽宁戏剧的整体印象。如何做到让本土的地域风格既发扬光大,又不失本真?
濮存昕: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关起门来做文章,剧团就发展不好。你要用自己本真的技术去赢得观众的关注、参与、共情。没有观众,什么派什么风格都没法建立。你必须跟观众交朋友,台上台下一起讨论。那个真实是真实感,而不是生活化的真实,是生活感的那种艺术表现力。
技术、风格,每个剧团都可以自己摸索。最重要的是,得把观众招到剧场里面来,精彩不精彩得看观众是不是买账。就像梅兰芳先生所说,学我者生,像我者亡。意思是,你别像我,你就是你,但是你可以跟我学,学我的技术、腔调、品格。
我一直在思考,在表演行业有名有利算成功吗?专业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剧团只有建立起专业精神、专业标准,每个人都崇尚专业,杂事少了,钩心斗角少了,在艺术面前、在专业面前所有人都有虔诚的态度,这个剧团就容易发展壮大。如果没有专业精神,每个人都是爷,那就麻烦了。专业的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北京人艺老前辈们曾经有4句话——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厚的生活积累,鲜明的角色形象,完整的舞台演出质量,是一个剧团要坚持的规矩、标准。
我们今天再谈发扬光大,不仅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因为从事的是戏剧,你的深刻里必须还要有有趣的思想主题,让观众觉得特别有共鸣,这个思想是艺术承载的思想,要深刻而有趣。此外,要加上丰富的生活积累,到处都是生活。今天我们的谈话也是生活,就是思想之间的互相给予。聊天、侃大山、竖着耳朵听社会小道消息、刷短视频,全都是生活。怎样每时每刻把这些信息归到艺术积累上来,一想,就马上想起那件事来。懂得举一反三,每打开一个积累,形象就出现了,聚合在一起。另外,角色形象老是标新立异,也不行,必须栩栩如生,既鲜明极了,又是那么的自然、贴切、恰当。那个东西是生动的,生长得像初生婴儿的嫩嫩的小屁股、打磨得像大理石似的那样光滑。完整的舞台演出质量,指的是包括售票员、引座员在内的剧院所有的门类、所有为演出服务的人员都做到了,像一棵菜一样地包着心,哪片叶都不能缺的完整性。每一行都有专业的标准,都是向心的。
回答你刚才的问题,最终就是观众说了算。不是票房说了算,票房是一个指标,但是进来的观众最有发言权。文艺要始终以创作为中心,以观众进剧场为宗旨。没进剧场说明你没水平,观众笑场说明你有问题,不是观众有问题。我们永远要心系观众,创作是最孤独的时候,但心系观众会让你不孤独。那时候,想的是我面对观众这样表演,去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掌声。我觉得艺术工作者就要有自己的自尊,要有自己的荣誉感。只有用真诚掏心窝子对待舞台对待作品对待观众,才会赢得尊重。
本报记者:您始终没有离开舞台,李白一演就是30年,以后还会继续上台表演吗?
濮存昕:我用排练、演出把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的,这不是对自己的救赎吗?我到今天也没有吃成脂肪肝,没有“三高”问题,70多岁了身体好好的,是一场场演出让我保持着好的生命状态。
这些天,在北京上演的《雷雨》,就是我们全新的一种解读,也是对曹禺先生1934年发表的初版剧本的开发。我很珍惜每次演出的机会,对角色也有不断加深的理解,我希望能以自己对周朴园角色的演绎带观众找寻“曹禺密码”。
我很感恩观众帮我交学费,我演了四五十年,现在回想上世纪90年代我演的叫啥呀,一点也不好,可是那时候观众就买票来看,所以真的要感恩。除了演戏我不会干别的,我也希望观众能再继续陪我一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建军
摄
胡桃抠出白色粘稠物揭秘它的成因与健康影响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名称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金年会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