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11-10,rmwsagufjhevjhfsvjfhavshjcz
本报北京7月4日电??(记者王珏)7月3日,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在人民日报社组织召开“全媒体时代改进作风文风”专题评议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中国财经报等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河南日报等地方媒体相关负责同志和编辑记者代表参会并作交流发言,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参会评议。
与会同志认为,新闻战线把改进作风文风、坚守主流价值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工作,在弘扬传统好文风上下功夫,在构建新话语体系上出实招,近年来思想鲜活、短小精悍的精品佳作更多了,形态多样、表达新颖的融媒爆款更多了,群众爱听爱看、共鸣共情的烟火新篇更多了,改文风取得初步成效。主流媒体要深刻认识改进文风是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的核心引擎,是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必由之路,要在系统性变革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围绕全媒体时代进一步改进作风文风,与会同志积极建言献策:新闻战线要强化政治引领,把稳思想之舵,筑牢改进文风的“定盘星”;深耕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夯实改进文风的“压舱石”;传承优良传统,激发创新活力,激活改进文风的“动力源”;遵循传播规律,创新表达方式,拓展改进文风的“新路径”;强化用户意识,提升服务效能,搭建改进文风的“连心桥”,让优良文风成为新闻工作的鲜明标识,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5日 05 版)
【家庭数字隐私:正在被窃取的隐形财富】
深夜的書房里,李女士的手机突然連续震动。她疑惑地打开通知,映入眼帘的是自家客厅的实时画面——摄像头正缓缓转动,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正在窥视着她的生活。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相册里突然出现了大量从未拍摄过的照片:卧室、厨房、甚至儿童房的每一个角落…
這并非恐怖电影情节,而是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网络安全机构"盾甲实验室"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已有超过100个家庭的私人监控影像遭到黑客破解并在暗网流通。这些家庭摄像头、智能门铃、婴儿监视器本应是守护家庭的"电子卫士",却成了泄露隐私的"特洛伊木马"。
技术专家张启明博士在分析这些案例时指出:"黑客通常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入侵家庭网络:一是利用设备默认密码漏洞,二是通过钓鱼邮件获取WiFi密码,三是破解路由器安全协议。令人担忧的是,超过70%的家庭从未修改过智能设备的初始密码。"
在一份泄露的黑客聊天记录中,技术人员发现了更惊人的细节:这些黑客组建了专门"狩猎"家庭网络的团队,他们互相分享破解技巧,甚至举办"入侵比赛"。获胜者的奖励就是获取最具隐私性的家庭影像资料。這种行为的背后,是完整的黑色产业链——从入侵工具开发到隐私数据销售,形成了年产值数十亿的非法生意。
王先生一家的遭遇尤为典型。黑客通过其智能电视的漏洞入侵家庭网络,不仅获取了所有联网设备的控制权,还窃取了家庭相册中三年的珍贵回忆。"就像家里被洗劫一空,但丢失的不是财物,而是隐私和安全感。"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仍然心有余悸。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每个家庭平均拥有4.2台智能设备。从智能音箱到冰箱,从空调到扫地机器人,这些设备都可能成為黑客入侵的跳板。而大多数用户对这些设备的安全风险一无所知,仍然使用"123456"或"admin"这样的简单密码。
【筑起家庭网络防火墙: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护】
面对日益猖獗的黑客攻击,网络安全专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家庭防护方案。中國网络安全协会副會长陳静教授强调:"家庭网络安全需要建立'纵深防御'體系,就像古代城池既要加固城墙,也要设置护城河和瞭望塔。"
首要防线是密码安全革命。專家建议每个家庭立即执行"密码三原则":第一,所有设备必须修改默认密码,使用12位以上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的组合;第二,不同设备使用不同密码,避免"一密多用";第三,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密码,特别是路由器和管理员账户。
技术层面,需要建立四重防护机制。首先是网络隔离,将智能设备与电脑、手机分隔在不同的网络频段;其次是固件升级,定期为所有智能设备安装安全补丁;第三是加密传输,启用WPA3加密协议并关闭WPS功能;最后是访问控制,设置设备白名单和访问时间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用户往往忽视路由器的安全设置。网络安全工程师赵伟演示了如何强化路由器安全:"除了修改管理员密码,还应该关闭远程管理功能,启用防火墙,并定期检查连接设备列表。任何一个陌生的设备都可能是黑客入侵的痕迹。"
企业层面也在积极行动。多家智能设备厂商开始推出"安全认证"计划,为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贴上专用标识。政府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物联网设备的准入管理,要求新产品必须通过网络安全测试才能上市销售。
法律專家同时提醒,我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為家庭网络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一旦发生隐私泄露,受害者可以要求设备厂商承担相应责任,最高可获赔500万元。近期已有多个成功索赔案例,为受害者提供了维权范例。
在这场看不見硝烟的网络保卫戰中,每个家庭都需要认识到:隐私安全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意识问题。正如张启明博士所说:"最好的安全防护不是最先进的技术,而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安全意识。定期检查设备、谨慎授權权限、重视数据备份,这些简单的习惯往往比任何防火墙都更重要。
"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家庭网络安全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只有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在这场数字时代的隐私保卫战中守住最后的防线。
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白岩松
摄
5g天天看天天,畅享高速网络新体验,海量视频随心看,精彩不停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6015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