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最新Trends|Tom提醒30秒中转进站口的智能应用与未来趋势-兰都17_2_12306单笔购票数量上限调至19张

白岩松 2025-11-10 12:08:02

每经编辑|赵普    

当地时间2025-11-10,mjwgyudsiughewjbtkseudhiwebt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自昨天起,铁路12306客户服务中心新增团体旅客车票(以下简称“团体票”)电话受理服务,铁路12306客户端(含网站)单笔购票数量上限调至19张,单个铁路12306账户可添加的“乘车人”数量由15人调至30人。同时,铁路各客运车站继续现场受理团体旅客购买火车票业务,各类旅游、研学、演出、赛事等团体旅客集中购票出行更加方便。

国铁集团客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10月25日起,12306客服中心开通团体票电话受理服务,为开车前3天及以上且乘车日期、车次相同的20人及以上团体旅客提供购买火车票咨询和办理服务,业务受理时间为每日8时至18时。申请团体票的旅客可拨打铁路12306客服电话,按“3”键接入团体票客服专席人工服务,提报日期、车次、席别、人数等具体需求以及订票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和身份信息。

12306客服中心受理团体票购票需求后,将根据余票情况主动与订票旅客沟通,如票额能够满足需求,将生成团体票订单号并通过“短信+电话”方式告知旅客,如票额无法满足需求,将主动与旅客沟通调整方案。订票旅客在接到通知的次日24时前凭团体票订单号,持所有乘车人身份证件(原件或复印件)至全国任一铁路客运车站窗口支付全部票款完成购票;未在时限内支付购票的,订单自动取消。

同时,铁路12306客户端(含网站)将单笔订单购买火车票数量上限由原有的9张调至19张,单个铁路12306账户可添加的“乘车人”数量由原有的15人调至30人。(胡子傲)

就在这样的现实场景中,“30秒中转進站口”的智能化体验应运而生。Tom作为兰都17生态中的核心智能助手,成为旅客在站厅中最贴心的同行人。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提醒,而是一个将門禁、支付、导航、信息与服务无缝打通的协同體,帮助用户在每一次出入口之间完成更高效的路径规划与动作执行。

通过Tom的实时提醒,乘客可以在进入闸機前就完成必要的身份核验、支付完成与导航对接,确保在30秒之内完成关键节点的落地动作,最终实现“尽量不让等待成為出行的主旋律”的目标。

从技术层面看,这一体验的实现不是单一模块的叠加,而是多源信息的高效融合:传感器网络持续监测人流密度,边缘计算完成快速的人轨预测与路径计算,門禁与支付模块实现无缝对接,智能导航把路线与时间带给用户。Tom的核心价值在于“时间的可感知性”。它把復杂的流程转化为简单而直观的行动指引:你看到屏幕上的路線和倒计時,便清楚下一步该做什么,哪里该走,何时完成。

这样的体验不仅提升旅客的满意度,也为运营方带来可观的效率提升。站点的拥堵曲线因为更畅通的转乘而变得更为平滑,工作人员也得以从重复性操作中解放出来,投放在更需要的服务上。

兰都17在系统设计時特别强调人本关怀。任何一个环节的自动化,最终都应回归到易用性与信任感。为此,Tom的界面设计强调清晰的视觉指引、直观的动作反馈,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快速应对路径。无感身份识别、NFC/二维码快速核验、以及路径引导的实時更新共同构成一个低摩擦的旅程。

更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在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开展——仅在必要时收集最小量信息,并通过本地化处理与分级授权来保障个人数据不被滥用。

在实际应用场景方面,试点经验显示出显著的效果。转乘时间的平均缩短、排队长度的下降、以及旅客对“掌握主动权”的控制感提升,成为这套系统的直接收益。对运营方而言,系统的可观测性和预测能力让排队节点、安检通道等关键环节的資源调度更加精准,极大降低了高峰時段的压力。

对旅客而言,體验的连贯性带来稳定的情绪与信任感,驱动更多人愿意接受智慧出行方案的尝试与持续使用。兰都17以此为起点,持续打磨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使其具备在不同城市、不同站点快速部署的可复制性。

在未来的演进中,Tom不仅是一个提醒者,更将成为个性化出行的智能伙伴。它會根据你的日程、偏好、健康状态等维度,提供定制化的转乘节奏与备选方案;在拥堵时段给出更节省时间的替代路径,在安检与支付环节给予更顺畅的应对建议。这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设计,将把“進入站口-完成核验-走向下一班车”变成一个连续、可预测、可控的体验闭环。

兰都17将继续在数据安全、算法透明度、跨系统互操作性方面坚持高标准,确保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护每一位旅客的權益。随着更多场景的落地,这种以时间为核心的出行体验,将成为智慧出行的新常态,也为城市的交通运营注入新的活力与韧性。未来趋势与落地路径回望今天的场景,我们已经看到“智能门禁+路径导航+无缝支付”叠加带来的改变;而未来将呈现以下几个核心趋势。

第一,跨场景、跨模式的互操作性将成为行业共识。不同运营商、不同城市的站点需要共享标准和接口,形成一个可扩展的生态圈,才能让Tom提醒的體验在更多场景保持一致。第二,边缘计算与AI的深度融合将让反应速度接近人眼可感知的层級。数据在本地处理、隐私在本地得到保护,雲端只是提供模型更新与协同决策,满足快速、稳定、私密的服务要求。

第三,用户隐私与数据治理成为底座。商用化的前提是透明的数据使用、最小化的数据采集与严格的访问控制。第四,个性化体验从“谁在发话”变成“我在听到你在说什么”。系统会结合日程、偏好、身体状态等信息,给出更贴合的节奏感与指引,帮助不同人群实现高效转乘。

第五,智慧站场将成为城市运营的一部分。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真实数据回路将帮助運营者预测拥堵、优化排队、提升维护效率。

在这波趋势之下,兰都17的落地路径更清晰。产品层面,将继续强化硬件与软件的深度整合,形成模块化、可替换的组件库:识别模块、支付与票务模块、导航与协同调度模块,以及数据服务与安全保障模块。通过开放接口,站点运营方可以将现有系统无缝对接,减少切换成本,同时保持高水平的安全标准。

服务层面,兰都17将提供从咨询、定制化上线、培训到后续迭代的全套落地支持,帮助运营方把试点转为规模化部署。商業模式方面,采用SaaS+硬件一體化的组合,以灵活的订阅与项目化落地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初期资料投入与风控难度。更重要的是,兰都17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使每一次转乘都成为自然、低压力的体验。

落地的实际路径通常包括三步走:第一步,试点验证。在一个或两个代表性站点进行为期3-6个月的试点,通过数据监测与现场调研,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接受度;第二步,扩展赋能。基于试点数据,快速扩展到同类型站点,形成可復制的部署模版,同时推动标准化的设备部署与运维流程;第三步,全面落地与优化。

通过持续的数据回流、算法升級和用户反馈,系统将逐步适配更多的场景与人群。整个过程需要与站点管理、安检、票务、商户等多方协作,形成一个协同的治理机制。

如果你在城市建设或站点运营方面正在寻找提升转乘效率、优化旅客體验的解决方案,兰都17愿意提供專业的演示、方案评估与落地咨询。我们相信,随着标准化与协同治理的推进,未来的车站将不再只是旅客穿梭的港口,而是城市智慧生活的显现点。借助Tom的智能提醒与兰都17的系统化能力,你的站点将更高效、更具韧性,也将成为乘客心中的“时间管理大师”。

讓我们携手把这一愿景变为日常的现实,把每一次中转的等待变成可控的价值兑现。

来源:北京日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林和立 摄

女同学被哄骗穿上带锁的衣服事件引发关注校园安全与防范意识亟待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名称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金年会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