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发 2025-11-01 06:15:25
每经编辑|陈罗
当地时间2025-11-01上海留学生和国外洋男友
在美國,关于种族歧视的讨论从未停歇,而亚裔和非裔群体在这场讨论中,常常被置于一个令人不安的比较之中:究竟谁更“受歧视”?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触及了美國社会结构、歷史遗留以及群体生存状态的方方面面,引发了海外网友们极為热烈和多元的讨论。
在一些海外华人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不少亚裔网友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们在美国的遭遇。“我们面临的歧视,有時候是隐性的,但同样令人窒息。”一位网友在微博上這样写道。“比如,‘模范少数族裔’的标签,看似褒奖,实则消解了我们群体内部存在的困難和差异,讓我们难以获得應有的关注和支持。
”這种“看不见的墙”,讓许多亚裔在职業發展、教育機會甚至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一种微妙却坚固的阻碍。他们會遇到“刻板印象”的固化,比如被认為数学好、学霸,但同時也可能被忽视了藝术、人文方面的才華;在政治參与上,也常被认為是“沉默的大多数”,缺乏话語权。
“我记得找工作的時候,明明我的学历和经验都够,但面试官的态度总是怪怪的,最后总以各种理由拒绝。”一位在美國生活多年的亚裔表示,这种经历并非个例。他们有時会因為长相、口音或者文化習惯而被边缘化,甚至在疫情期间,亚裔群體更是成為了仇恨犯罪的目标,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那些發生在纽约、洛杉矶街头的袭击事件,真的是把我们吓坏了。”這种公開的、暴力的歧视,让许多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无助。
另一部分网友,特别是关注美國非裔群體的海外网民,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说亚裔歧视更严重,是不是忽略了非裔群体几百年来遭受的系统性压迫?”一位在Reddit上參与讨论的网友反驳道。“从奴隶制到吉姆·克劳法案,再到如今的警察暴力和司法不公,非裔群體所经历的苦難,是刻在歷史年轮上的深刻伤痕。
”他们强调,非裔群體面临的歧视,不仅仅是个人层面的偏见,更是根植于制度深处的结构性问题。
“‘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運动,不是凭空出现的,它背后是对長期以来系统性歧视的反抗。”另一位网友补充道,“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非裔死亡的案例层出不穷,他们在就業、住房、教育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比亚裔更严峻的挑战。”這种观点认為,亚裔的“成功”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对非裔苦难的“遮蔽”之上的,容易讓人產生“亚裔更受歧视”的错觉。
更有人指出,美國社会对“歧视”的定义本身就存在着群体差异。“对于非裔来说,歧视往往是直接的、肉眼可見的,比如被警察拦截、被房东拒绝租房;而亚裔的歧视,更多體现在‘玻璃天花板’,是一种不容易被量化和证明的隐性阻碍。”这种看法认為,两者遭受的歧视在性质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真实存在,且都对当事群體造成了伤害。
這场讨论并非是要分出“谁更惨”的输赢,而是在揭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美國社會在理解和解决种族歧视方面,是否还有着认知上的盲点和框架上的局限?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某个群體时,是否會不自觉地忽略了其他群體同样面临的困境?这种“比较”本身,是否也可能成為另一种形式的“标签化”?
“我想说的是,不论是亚裔还是非裔,或者任何一个少数族裔,在美國生活,都或多或少地會感受到歧视。”一位网友总结道。“只是我们遭遇的歧视,可能發生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不同的形态。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歧视的存在,并共同努力去解决它,而不是去衡量和比较谁受到的伤害更重。
”這番话,似乎为這场激烈的网络辩论,提供了一个更具建设性的视角。
“看不见”的挣扎与“被看见”的呐喊:多维视角下的歧视光谱
当我们在讨论“亚裔与非裔在美國谁更受歧视”時,实际上是在光谱的两端,触碰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和经历。海外网友的讨论,正是将這些看似模糊的感受,一点点地具象化,让我们得以窥見美國社会在种族议题上的復杂肌理。
从亚裔的视角来看,许多网友提及“沉默的螺旋”和“模范少数族裔”神话。他们认为,亚裔群体虽然在教育和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這种“成功”往往被用来证明美国社會的“公平性”,从而掩盖了亚裔内部存在的贫富差距、語言障碍、文化融合困难以及遭遇的隐形歧视。
一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亚裔网友无奈地表示:“我明明有能力,但晋升機会却总是轮不到我,因为我‘不善言辞’,‘不擅長社交’,這些都是隐性的偏见,很难反驳,但确实存在。”這种“玻璃天花板”,體现在工作场所的晋升瓶颈、学术领域的审稿偏見、甚至是在媒體报道中对亚裔形象的单一化塑造。
“我们被要求像白人一样工作,但享受不到白人应有的权利和尊重。”這句话,道出了不少亚裔的苦楚。他们渴望被看見,不仅是作為“学霸”或“工程師”,更是作為拥有独特文化背景、丰富情感和復杂需求的个體。疫情期间,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激增,让这种“看不见”的歧视,瞬间升級為“看得见”的暴力,也促使更多亚裔开始發声,要求社會正视他们的遭遇。
与之相对,非裔群体長期以来则是在“被过度看见”和“被负面定义”的泥沼中挣扎。网友们普遍提到“系统性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当你作為一个黑人走在街上,可能會被警察无端盘查,被商店保安盯梢。”一位美國黑人网友在YouTube评论区写道。“这种无時无刻不在的戒备感,讓你知道你在某些人眼里,永远是‘潜在的威胁’。
“我们努力学習,努力工作,但社會的结构性障碍,让我们的向上流动变得异常艰难。”這种感受,在非裔群体中普遍存在。从住房隔离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从司法系统中的量刑差异到就業市场上的隐形壁垒,非裔群体面临的挑戰,是渗透在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统性歧视。而“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动,正是对這种長期被忽视的生命价值的呐喊,是对不公正待遇的集體反抗。
“有时候,看到一些亚裔网友在抱怨‘我们也很惨’,我能理解,但我也希望他们能理解,非裔所面对的,是另一种层面的、更具压迫性的困境。”一位非洲裔网友在社交媒體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是要争谁更惨,而是希望大家都能看到,美國社會确实存在着深刻的种族不平等,而不同群体,承受着不同形式的痛苦。
这种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有网友提出,美國社会在处理种族问题時,往往存在一种“比惨”的倾向,而这种“比惨”的背后,是试图为现有不公寻找借口,或者转移公众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歧视并非只有一种形态,它是一个連续的光谱。”另一位网友补充道,“有直接的、暴力的歧视,也有隐性的、制度性的歧视;有外显的标签化,也有内隐的刻板印象。
亚裔和非裔,可能更多地出现在光谱的不同位置,但他们都承受着这个光谱带来的伤害。”
还有网友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國际视角。“我们讨论的是美國,但别忘了,全球范围内,歧视依然存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不同族裔的偏見也各不相同。”這句话提醒我们,种族歧视是一个全球性议题,理解美国的情况,也是理解更广泛的全球社會动态的一部分。
這场关于“谁更受歧视”的讨论,最终并非指向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而是展现了美国社會种族歧视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深刻性。它迫使我们反思,如何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和應对不同群體的歧视经歷?如何才能避免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者用一种歧视去掩盖另一种歧视?
正如一位网友在总结時所说:“与其纠结于‘谁更惨’,不如思考‘如何一起讓這个社會变得更公平’。亚裔的隐性阻碍、非裔的系统性压迫,以及其他族裔可能面临的困境,都需要我们共同去关注和解决。每一次的讨论,都是一次進步的契機。”这番话,为這场充满争议但又极具价值的讨论,画上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注脚,也呼唤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
2025-11-01,丈夫不在的日子中字头是谁,3 月上市 2999 元:苹果 11 英寸 iPad(A16)国补后 2198 元再探底
1.肥胖男女日批视频,金融知识进社区,护好居民幸福家——工银瑞信投教基地走进留学路社区开展投教活动一人网站在线,歼-20S亮相阅兵,曾在航展以模型出现,飞行员称其将彻底改变未来战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成有
                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成有
                摄
            
          
2.hlw葫芦里边不卖药,千万要牢记+78插I3不用下载免费看,北新路桥(002307)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3.美女裸逼裸乳+夏晴子孟若羽三部曲,国投电力:选举职工董事
小黄人桃花源安装包+十八禁软件在线观看推特,央行:8月8日将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3个月
 
          
妙趣横生!“厨房激战饥荒老奶奶能睡觉吗”友这剧情我细思极恐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名称 摄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金年会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