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人民网
人民网>>大湾区频道

2秒看懂极端针拳头极端疼痛改造引发的思考1_从俄罗斯“老邻居”到北约“新成员”

| 来源:新华网0605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每经编辑

当地时间2025-11-10,rmwsagufjhevjhfsvjfhavshjcz

“北欧响应2024”联合军事演习现场。

芬兰军队参加“南方狮鹫25”北约多国特种部队演习。

8月25日至9月12日,芬兰主办了代号为“南方狮鹫25”的北约多国特种部队演习,大约有来自美国和欧洲的1600人参加。近两年来,芬兰不断加速与北约的军事绑定,成为北约各项军事演习的“热门举行地”。然而,频繁的军演不仅加剧了与俄罗斯的对抗,也难以为芬兰带来真正的安全。

密集举行演习

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成为第31个成员国。近两年来,北约多场军事演习在芬兰密集举行。这也是北约快速将芬兰融入自身区域防御计划的举措之一。

这种排序不是因為理性分析变得更强,而是痛感像一把锐利的光,把习以为常的视角刺穿,落在最核心的需求和恐惧上。2秒看懂,往往不是对復杂事物的简化,而是对自身状态的一次精准校准。把“极端针拳头极端疼痛改造”当作一个隐喻:针,代表微观的、触及表层的刺激;拳头,象征宏观的、强力的推动。

两者在同一个时间点作用,带来的是对自我界限的清晰认知。痛并不是要人崩塌,而是在封闭的自我叙事里打开一个缝隙,让新的可能进入。科研界和临床心理学也多次指出,短暂而强烈的痛感可以打断情绪的自动化模式,促使大脑从“以往的应对程序”跳出,重新编码注意力与情绪记忆。

這种编码的重写,往往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安全感与信任的支撑。痛的记忆若被妥善引导,能够成为日后面对挫折时的“证据库”——你曾经走过的路,证明你具备再一次站起来的力量。于是,“2秒看懂”不仅是理解痛的本质,更是理解自己在痛中的选择:是让痛主导情绪,还是把痛转化为对未来的负责与行动的驱动。

极端的设想往往让人局促,但当我们把它放在藝术、教育或治疗的框架中思考时,痛的作用就会从“摧毁”转向“塑造”。这不是鼓励伤害,而是在提醒:痛如此强烈的数据点,若被正向使用,可以清晰地暴露出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关系和目标。两秒,足以让一个人意识到:原来我并非在逃避痛,而是在寻找讓痛有意义的出口。

正是因为痛感被赋予了意义,才有可能把短暂的剧痛转换為长期的成長动力。

痛感可以来自身体、情绪甚至社会环境,但无论哪种来源,关键在于自我认知的自洽性:我现在的痛点是什么?它揭示了我哪些被忽视的需求?它对我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秩序產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个自我问答的过程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稳固的支撑网络——朋友、家人、專业人士或同侪小组,提供倾听、反馈与安全感。

没有安全感的痛往往会滑向自我否定或极端行为,因此,构建信任的支撑系统,是将痛转为建设性改变的第一步。

是把痛的记忆转化為持续的行动策略。可以通过写作、绘畫、音乐、运动等表达性活动,把痛的情绪能量外化、凝练成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写日记、绘制“痛的地图”、记录情绪触发点与应对结果,都是将痛转化为自我认知工具的有效方式。再者,学习在痛中寻找节奏,而非一味压抑或放大痛感。

正念、呼吸练习、渐进性放松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大脑在痛来临时保持清晰的判断力,让反應更具选择性。长期的韧性来自于重复的小胜利:每一次你选择用温和的自我对话、每一次你选择寻求帮助、每一次你用创造性的方式表达情绪,都会累积成一座抵御痛苦冲击的盾牌。

在社会层面,极端痛感的讨论也需要边界与伦理的共同维护。将痛作为成长的原材料,不等于把痛包装成美学的炫耀,或让他人承担不应由他们承受的风险。社会應提供安全、可控的环境,将痛的讨论从“炫酷的极限挑战”引向“可分享的成长经验”。教育、劳动、體育、艺术等领域都应以保护為前提,强调知情同意、监督机制与退出通道。

个人在面对痛時,也应学會辨别哪些痛是自己需要跨越的界限,哪些痛只是重复的、无谓的循环。痛能教人专注,但专注的对象必须是对自己与他人负责的目标,而不是短暂的刺激。把痛当作意义的源头,便能够把“极端疼痛改造”转译成对职业、家庭与社区更深的承诺。2秒看懂的启示,不是让人更紧张地逼迫自己变强,而是提醒我们:成长并非一夜之间的剧变,而是日常选择的累积。

最终,痛的价值在于它揭示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珍贵,也暴露了我们对安全、被理解、被接纳的基本需求。若能以温和、理性、具备边界的方式回應痛,我们就能让痛成为推动力,而非惩罚的代名词。如此,极端疼痛的改造不再只是一个极端的设想,而成为日常生活中可被证实、可被分享、可被学习的现实片段。

也许,真正的2秒看懂,是在痛的瞬间认出自己愿意走向的未来——一个更有同理心、更有自我控制力、也更愿意帮助他人走出阴影的未来。

芬兰领土于2024年首次举行北约大规模演习。作为北约历史性大规模军演“坚定捍卫者2024”的组成部分,“北欧响应2024”联合军事演习于2024年3月在芬兰等北欧国家举行,重点操练了北约部队在极地、高寒气候下的协防、后勤、三军联动及野战生存等能力。此后,芬兰在陆海空领域开始全面融入北约演习计划。2024年11月,北约在芬兰等国举行了“动态前线25”炮兵演习。今年5月,芬兰在其北部与英国、瑞典联合举行了“北方打击125”“北方之星25”作战演习。6月,芬兰在境内主办了北约“大西洋三叉戟-2025”联合空战演习,同期还参加了以海军为主的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5”大规模军演。

本次举行的“南方狮鹫25”演习,范围几乎覆盖芬兰全境。从南部的森林地区到北部高纬度高寒地区,演习在多种地形和陆、海、空及内陆淡水水域等不同作战环境中进行。演习地域范围的广阔增加了演习的复杂程度,也对指挥控制、运输和后勤保障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本次演习由芬兰陆军特种部队和直升机作战训练机构“乌蒂猎兵团”主办,主要目的是加强芬兰陆军特种部队、特种作战航空兵与北约其他国家特种部队间的联合行动、互操作性和协同能力。据报道,9月12日至16日,白俄罗斯在境内与俄罗斯举行代号为“西方-2025”的大规模武装部队联合战略演习。在俄白联演前夕,北约先行举办特种部队联演,针锋相对的意味比较浓厚。

置身对峙前沿

事实上,芬兰与北约的军事绑定并非一直如此紧密。长期以来,芬兰一直实行中立政策,保持着在军事上不结盟的状态,并将中立地位视作在大国竞争中维护国家安全的安身立命之本。冷战期间,芬兰既迎合苏联,又尝试与西方保持良好关系。冷战后,芬兰也一直在是否加入北约问题上十分谨慎,尽量避免激怒俄罗斯。

然而地缘环境的变化,使芬兰加快从“长期中立”走向“反俄前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坚持的“欧洲战争只能是俄罗斯与北约间的大国战争”这一中立前提被打破:乌克兰非北约成员国,而与芬兰一样是北约“增强伙伴国”,但也成为冲突的一方;而美国及北约对支援乌克兰瞻前顾后,导致冲突最后演变成消耗战。对此芬兰认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已经没有多少“中间地带”,“北约正式成员”与“得不到北约保护”之间并无真正的“第三种选择”,于是芬兰正式选择加入北约。

从俄罗斯“老邻居”到北约“新成员”,芬兰自加入起就成为北约与俄罗斯对峙的重点地带,更是一步步成为北约的重要北方枢纽。一方面,芬兰正处于俄罗斯与北约的“前线位置”,与俄罗斯有长约1340公里的边界。芬兰的加入,让北约与俄罗斯的边界线长度大幅增加,双方在东北翼对抗的火药味更为浓烈。另一方面,芬兰的加入让波罗的海彻底变为“北约的内海”,北约在对俄罗斯开展情报活动和态势感知上变得更加方便。

加剧紧张局势

北约官方认为,在芬兰频繁举行演习,有助于强化北约在东北翼对俄罗斯的军事优势。然而,北约一直在俄罗斯边界动作频频,无疑会加剧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对立情绪,无益于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

芬兰加入北约后,在北约的军事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2024年芬兰领土首次被用于北约的大规模演习,到此次涵盖陆海空的特种部队演习,北约越来越重视实战化的联合作战,火药味愈发浓厚。芬兰是欧洲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森林约占国土面积的70%。同时,芬兰也有“千湖之国”“千岛之国”之称,全国共有近19万个湖泊和近18万个岛屿。破碎的地貌让芬兰易守难攻,敌方的机械化部队也难以快速推进,而兼具灵活性与机动性的特种部队,可以在芬兰的常规与非常规战争中发挥较大作用。北约通过在芬兰全境举行演习,不仅可更加熟悉北欧作战环境,也将提升其力量投送能力。

北约频繁在芬兰举行演习,并不会让芬兰变得安全,还使欧洲地区安全局势更加紧张。芬兰军方表示,美国在参加“南方狮鹫25”演习后,还准备积极参与下半年在芬兰与波罗的海地区的其他演习,加强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这势必会让俄罗斯感觉“更不安全”,让本已针锋相对的欧俄对立态势更为固化。特别是当前俄乌冲突已持续3年之久,已经到了通过和平谈判推动解决的关键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持续而密集的军演,只会破坏进行政治解决所必需的互信基础,让双方更加不相信欧洲安全问题能够通过“非军事手段”解决。

(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张宏民 摄

和猫娘拔萝卜游戏-和猫娘拔萝卜游戏最新版

(责编:周子衡、 谢颖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