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篷车”开启2025年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宁夏网络广播电视台
当地时间2025-10-20bvcmnxbvusegruiwoehrlkegwh
流动舞台驶入乡野,文化甘泉润泽民心
2025年初春,一辆辆装饰鲜艳的"文化大篷车"缓缓驶出银川市区,开启新一年的送戏下乡惠民演出之旅。这些改装后的大篷车不仅是一个移动舞台,更是一座承载着欢笑、感动与艺术魅力的"文化方舟",目标直指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偏远的乡村角落。
这项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宁夏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文化惠民工程,已经连续开展多年。但2025年的演出计划尤为不同——演出团队规模更大、剧目种类更丰富、覆盖区域更广。从黄河沿岸的肥沃平原到西海固的黄土丘陵,从贺兰山下的村落至毛乌素沙地边缘的乡镇,近百辆文化大篷车将完成超过500场演出,预计惠及群众30万人次。
每辆大篷车都经过精心设计:伸展后可达60平方米的舞台、专业音响灯光设备、可容纳300人的观众区,甚至配备了小型化妆间和道具仓储空间。演出团队则由自治区各级文艺院团骨干、基层文化馆优秀演员以及民间艺术传承人共同组成。剧目安排上既有传统秦腔《三滴血》、回族花儿剧《曼苏尔》等地方经典,也有新创排的乡村振兴主题小品《咱村新事》、舞蹈诗《黄河儿女》等现代作品。
这些演出真正实现了"哪里需要哪里去"的灵活特性。在盐池县高沙窝镇,大篷车直接开进干旱的农田边,为忙碌春耕的农民送上午间专场;在泾源县黄花乡,演员们在回族乡亲的家门口表演,结束后还与观众一起跳起传统的"踏脚舞";而在红寺堡移民新村,演出团队特意编排了讲述移民奋斗故事的话剧《新家园》,让许多观众看得热泪盈眶。
除了正式演出,文化大篷车还承担着"移动文化站"的功能。车上配备的数字设备可以播放农业技术教学片、政策宣传视频,车厢两侧展板则成为农村非遗项目、本地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演出前后,演员们常常与村民互动,辅导文艺爱好者,真正实现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惠民谱写新篇
"以前看戏要赶几十里路到县城,现在戏班子直接来到家门口,这种感觉太好了!"在中宁县白马乡的演出现场,75岁的李大爷激动地说。这句话道出了无数农村观众的心声,也揭示了"文化大篷车"项目的深层意义——它不仅仅是送演出,更是送关怀、送认同、送希望。
2025年的送戏下乡项目特别强调了"精准惠民"理念。演出安排前,主办方通过各乡镇文化站收集群众偏好,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和观众年龄结构定制节目单。在回族聚居区增加民族歌舞比例,在老年观众多的村庄多安排传统戏曲,在年轻人较多的移民新村则加入更多现代歌舞和互动环节。
这种"菜单式"服务让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高度匹配,大大提升了演出效果和观众满意度。
该项目还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演出节目中巧妙融入产业推广元素——如在枸杞产区表演中加入枸杞采摘舞蹈,在滩羊养殖区演出中展示羊毛编织技艺。同时利用演出间隙推广当地农特产,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让文化惠民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文化大篷车项目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每到一个地方,专业演员都会对当地文艺骨干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表演水平和组织能力。许多农村的社火队、秧歌队在这种帮助下得以重生壮大,形成了"送戏下乡"与"育人在乡"的良性循环。
随着2025年演出季的推进,"文化大篷车"已成为宁夏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夜幕降临,灯光亮起,歌声响起,从忙碌中暂时解脱的农民们围坐在一起,享受难得的文化盛宴。孩子们睁大眼睛盯着舞台上的奇幻世界,老人们随着熟悉的曲调轻轻哼唱,年轻人则用手机记录下精彩瞬间分享给远方的亲友。
这不仅仅是一场场演出,更是一次次心灵的滋润和文化的传承。当大篷车驶离时,它留下的不仅是掌声和欢笑,还有被点燃的文化热情和增强的社区凝聚力。2025年的宁夏乡村,正因为这些流动的文化使者而变得更加生动、温暖且充满希望。
SupportPollinations.AI:?广告?关注宁夏文化大篷车,让艺术温暖每个乡村角落。
911行情直播网站营利双增+大手笔分红!顺丰控股H股却大跌超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