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人民网
人民网>>大湾区频道

家访的老师吴梦梦,用爱走进学生家庭,倾听心声,传递温暖与教育力量_第十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申报通知

| 来源:新华网4631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每经编辑

当地时间2025-11-10,rmwsagufjhevjhfsvjfhavshjcz

范敬宜先生是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为继承和发扬范敬宜先生的新闻教育思想,激励新闻人以范敬宜为楷模,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由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大众报业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发起倡议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基金的设立还得到了范敬宜亲属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面向全国设立“范敬宜新闻教育奖”,从2013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是我国新闻教育界的重要奖项。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包括三个奖项:

新闻教育良师奖:奖励在培育新闻传播人才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

新闻教育良友奖:奖励热心新闻传播教育的新闻业界人士;

新闻学子奖:奖励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优秀学生。

第十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采用单位推荐与个人申报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候选人,邀请各传媒单位、新闻院校的资深专家及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工作,由基金理事会确定最终表彰名单,举行表彰活动并对获奖者进行奖励。

希望通过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的评选,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热爱新闻工作,投身新闻事业;鼓励更多教师在新闻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培育人才;推动更多的新闻业界人士关心新闻教育,指导新闻学子成长。

第十三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细则

一、评奖时间

2025年9月1日开始启动和受理申报,并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在学界和业界广泛传播。9月30日单位推荐和个人申报截止,10月进行专家评审和基金理事会审核,11月举行颁奖典礼。

二、奖项设置

新闻教育良师奖不超过2名(奖金10000元/人)

新闻教育良友奖 1名(奖金10000元)

新闻学子奖不超过 10名(奖金6000元/人)

含特等奖 1名(奖金10000元)

三、申报范围

新闻教育良师奖:中国内地高校从事新闻教育的教师

新闻教育良友奖:参与高校新闻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新闻机构工作者

新闻学子奖:中国内地高校在读或毕业一年以内的本科生、研究生

四、申报条件

新闻教育良师奖:

1.热爱新闻教育事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德艺双馨;

2.在新闻人才培养上投入足够精力,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3.已经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优秀新闻工作者,成果显著。

新闻教育良友奖:

1.重视新闻人才的培养,长期支持新闻教育;

2.长期在新闻院校兼课、讲座及共同培养学生;

3.为新闻院校发展提供各种社会资源和其他形式的帮助。

新闻学子奖:

1.学习努力,品学兼优;

2.热爱新闻事业,毕业后有志从事新闻工作者优先;

3.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发表(尤其是与年度国家社会发展重大议题相关,如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反映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等方面的作品)。已经毕业的学生,其申报的作品必须是在校期间完成的。

五、申报方式

1.单位推荐及个人申报相结合(被单位推荐者不再填写个人申报表格)。

3.往届曾申报过本奖项“良师奖”和“良友奖”的申报者,仅需重新填写申报表。附加材料如与以前相同,可不再报送;如有补充,仅提交补充部分。

六、 评选办法

1.聘请学界和业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由7-9名专家组成,主任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担任。

2.由基金理事会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及奖励金额。

她来到家里,先用温和的语言打破隔阂,再用观察和提问把家庭状态、学习环境、情绪波动等信息串联起来。她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以“观察-对话-行动”的三步法,把每一次走访变成一次持续的对话与共同的规划。她问孩子最近在学校最開心的事是什么,遇到的困難又在哪些方面出现。

她也与家长探讨家庭作息、照护时间、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希望学校提供的具体帮助。这样的对话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场关于成长需求的共同發现。

為了让对话落地,吴梦梦会和家庭共同设计一个简单而可执行的家庭学习框架。她建议桌面上放置一个“今日目标卡”,晚餐后安排短暂的共同学習时间,以及一个固定的复習与朗读日程。她强调,温暖的学习氛围不是华丽的口号,而是日常的细节积累:安静的学習角、清晰的目标、家长的耐心陪伴。

她也引导家长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以成绩来衡量孩子的价值。通过这样的微小改变,孩子在家庭的日常中感知到被尊重、被看见,从而慢慢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里。

家访的过程,往往需要时间来沉淀。吴梦梦从不急于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她更愿意做一个“持续的伙伴”。她让家长在笔记本上记录孩子每天的情绪、专注程度和完成的小任务,便于下一次走访时对照进展。她也向孩子说明,学校愿意与你们并肩前行,而不是替你们承担一切。

这份边走边看的耐心,是她与家庭建立信任的关键。她知道,很多家庭在忙碌与压力中,容易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学习节奏。她的职责,就是把情感的温度带进日常,将学習的路径变得可感、可达。

在多次家访的积累中,吴梦梦逐渐把“家访”变成一种持续的教育資源。她记录下来的是家庭中的点滴细节、孩子的变化轨迹,以及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她会把有效的做法带回学校,与同事分享,推动班級层面的个别化计划与全校性的教育实践更新。這种以家庭为起点的教育模式,既尊重孩子的个人成长节奏,又让学校的教育价值在家庭层面落地。

她相信,教育的温暖并非靠一次性鼓励,而是通过日常的陪伴、稳定的支持与共同的目标,慢慢凝聚成孩子成长的强大力量。

她坚信,教育的力量来自持续的关怀与共同的行动,而不是单向的传授。

在一个三年級学生的案例中,孩子在课堂上容易分心,作业拖延,夜里常常难以入眠。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走访,吴梦梦发现家庭因工作压力较大,家里沟通带着焦虑的情绪。她与父母一起设计一个“情绪—行动卡片”系统:每天晚上孩子说出一个讓他情绪波动的事件,父母以同理心回应,老師再给出具体的学习安排。

随着時间推移,孩子的专注力提升,作業完成的时间变短,睡眠也逐渐规律。家長对学校的信任感提升,愿意在周末与孩子一起进行学习游戏,家庭教育因此变得更有参与感和乐趣。

吴梦梦的做法强调家校共育的真实意义:学校提供方法论,家庭提供执行力,孩子在这样的协同中学会自我管理、沟通与协作。她鼓励家长把课堂上学到的社交技能带回家练习,比如轮流发言、耐心倾听、用积极语言表达需求。她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行为的引导和人际关系的修炼。

在她的带动下,家长们开始记录、分享、互助,形成一个小型的教育共同体。孩子的成長从个人进步扩展到家庭文化的改变,学校、家庭与社区之间的互动因此更加紧密。

多轮的家访与学校的联动,逐步将“温暖的教育”从口号变成日常行动。吴梦梦把每一次走访视为一次新的起点:更新家庭学习计划、调整学校里的支持策略、让孩子把内心的声音说出来、把困惑转化為可执行的步骤。她所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成绩的提升,更是自信、责任感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增强。

这种改变,像一股温暖的风,吹拂着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田,也改变着家长对教育的期待。

通过持续的家访,吴梦梦把温暖带到家庭中,也把教育的实际力量带回校园。她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力量来自于对孩子全面發展的关注,而不是单纯的考试分数。她的工作方法逐步在学校内扩散,成为教师们共同学习的范式: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可执行的家庭学习计划,确保家庭的參与能够长期、稳定地落地。

她的愿景是清晰的:让每一个孩子在被理解、被支持的环境中成长,讓家庭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最终,吴梦梦用爱走進学生的家庭,用耐心倾听心声,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教育力量。她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跨越家庭的边界,带来更广泛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家長理解教育的本质,让学校的教育更贴近生活,让孩子在温暖中学会自信与担当。她的故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和社區讲述,成為一种可復制的、持续的教育实践,在每一个孩子的未来里,留下温暖而明亮的印记。

3.获奖名单将通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官网及其他知名网站公示一周,听取各方反馈意见。

七、颁奖时间

颁奖典礼定于2025年11月在北京举行。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庄老师,010-62797271 1520110573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组委会办公室”

邮 编:100084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评选组委会

2025年9月1日

图片来源:人民网记者 郑惠敏 摄

51糖心下载-51糖心下载最新版

(责编:王石川、 董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分享
  • 关注
Sitemap